除了這場對話,英國的柯林斯出版社也很想向李諭約稿,發布一套科幻。
多年后,英國的柯林斯出版社與美國的柯林斯出版社進行了合并,統稱柯林斯出版集團,在英語圈里是很大的一家出版社。
不過目前兩家出版社根本不相干,李諭已經與美國的柯林斯出版社簽了合約,只能把首發權繼續留給美國那邊。
而且過不了多久歐洲就會打一戰,圖書銷售情況將大打折扣。
李諭在坐船、坐火車等比較花時間的時候沒事就隨手寫一下,準備近幾個月把異形系列慢慢寫出來。
異形是科幻驚悚系列的經典之作,尤其后來的前傳普羅米修斯,有一定的深度。
這種科幻題材的作品比較適合此時提前發表,因為它和星戰一樣,不算硬科幻,主要靠跌宕起伏的情節吸引人,只不過套了一個科幻背景。
二十世紀初的人哪見過這種題材,發行后必然大賣。
當然要做一定的改編。
人文學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多“借鑒”后世成果,因為人文學科的發展相對比較線性。尤其是文學方面,除了一些思想上的東西,沒有多少不可逾越的鴻溝。
科學就不一樣了,幾乎不存在“跳躍式”發展,科學的特點是極端嚴謹,必須有堅實的基礎才能慢慢構造上層建筑,一層一層來。
要是李諭這時候告訴大家伙將來會出現每秒鐘計算幾千萬億次乃至幾億億次的超級計算機、人體構成秘密是雙螺旋結構dna,絕對會被抓進精神病院。
所以科學方面,只能稍微提前一點點發表內容,或者說已經有前一步之后,再提出對應的后續成果,反正不能平地起樓閣。
李諭有一段時間沒有發天文學相關的論文了,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長弗蘭克沃森戴森以及劍橋天文臺新任臺長愛丁頓邀請李諭再次來到了格林尼治。
愛丁頓名氣比較大,他就是那個被記者問“是否全世界只有三個人真正懂得相對論”,然后回答“誰是第三個人”的天文學家。
這位老哥此后在英國天文學界是個扛把子。
至于弗蘭克沃森戴森,可能有些人會誤以為是提出“戴森球”的那位,其實兩人是重名。
英國的這個戴森與愛丁頓最知名的成果都是通過天文學驗證了廣義相對論中大質量天體可以使光線空間彎曲的結論,從而幫助愛因斯坦封神。
只不過這種天文觀測不是隨時都能搞的,必須等待日全食才行。
戴森與李諭握手道“在下新任皇家天文學會會長,上一任會長達爾文先生達爾文的兒子曾經向您約稿,可惜達爾文先生已經過世,這件事落在了我的身上。”
李諭說“真是太遺憾了,達爾文先生是一位優秀的天文學家。”
戴森說“我們了材料,達爾文先生兩年多前與您討論過行星演化的問題,不知道院士先生有了怎樣的進展。”
李諭說“我分析了許多哈佛天文臺的數據,對光譜進行了整理,目前可以對火星大氣成分做出一定推測。”
愛丁頓道“已經是個非常令人振奮的成果,院士先生得到了怎樣的結論”
“我先說一個大家比較關心的,但諸位可能會失望,”李諭說,“火星大氣里氧氣和水汽的含量,不會超過地球的千分之一。”
愛丁頓說“這么說,火星上根本不可能有人類生存的可能性”
李諭說“生命存在都不可能,更不要提人類這種高級生命。”
戴森說“閣下的研究成果幾乎瞬間摧毀了無數人的幻想。”
李諭笑道“科學嘛,講究客觀事實,是怎樣就是怎樣。”
愛丁頓又問“那么火星大氣是什么成分”
李諭說“火星大氣非常稀薄,密度不到地球大氣的1,表面大氣壓只有五百帕左右;其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碳以及氮。”
“氮嗎”戴森感覺又看到了一絲希望,“至少還有點與地球相似的地方。”
李諭說“但想要在火星找到生命體絕對不可能,上面的環境惡劣程度超乎想象,沒有氧氣,沒有水,晝夜溫差極大,沒有任何農作物生長的可能性。改造火星,還不如想想辦法改造地球上廣袤的沙漠更有現實意義。”
愛丁頓奇道“真有人會想改造火星”
戴森攤攤手“總有人會信吧。”
愛丁頓又問道“其他行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