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隨后帶領李諭參觀了剛剛落成的鐳研究所。
在此后的數十年中,鐳研究所一直是法國乃至全歐洲的頂級研究所。
只是一戰的突然爆發導致居里夫人本人無法繼續搞科研,被迫帶著一克鐳跑到法國與西班牙的邊境避難,然后充當了戰地醫療隊的服務員。
期間她還用x射線技術幫助醫療隊尋找傷者身體中的子彈,許多護士甚至不知道這位穿著樸素的女人就是居里夫人,常常差使她去做這做那。
至于鐳研究所,多年后她的女兒約里奧居里在這里又做出不少舉世矚目的成就,拿到了諾獎。
離開鐳研究所,李諭又來到巴黎大學做了個例行演講,接著與朗之萬教授聊了幾句。
“院士先生的論文每次一出手就震驚四座,”朗之萬贊嘆說,“天文學領域最近的大發現幾乎都出自閣下,開普勒在世也不過如此。”
“先生過譽,”李諭笑道,然后問,“朗之萬教授最近也在研究放射性”
朗之萬說“事實上,我正在研究聲學,準確說是超聲學。”
李諭腦子中一閃,問道“軍方項目”
朗之萬點點頭說“應該可以用在軍方,比如探測潛艇之類。”
李諭腦海中已經勾勒出聲吶的原理,然后說“能探測潛艇,自然也可擴展到民用領域。”
朗之萬也笑道“將來說不定能用來尋寶。”
歐洲各國對戰爭的準備早就悄然開始,正是都覺得準備地不錯,政客們才迫不及待發動了一戰。
不過朗之萬的這個聲吶項目一戰時期其實沒搞出來,到了二戰才真正派上用場。
而且一戰時期法國的海軍確實不夠看,有沒有聲吶影響不大,德國公海艦隊甚至沒正眼瞧過法國海軍。
李諭又問了一個比較關心的問題“朗之萬教授與巴斯德研究所有沒有聯系我想參觀一下。”
巴斯德雖然已經過世,但其創建的巴斯德研究所在微生物領域一直相當強。
朗之萬說“以您的威望,想參觀哪里都不是問題。”
巴斯德研究所在疫苗領域獨樹一幟,李諭想要與他們建立一些聯系,將來可以提前引入疫苗。
作為現代人,李諭的身體格外好很大原因就是從小打了好多疫苗,不容易生病。所以他太明白這東西的重要性了。
李諭的到來很快引起了巴斯德研究所的重視,不用太多自我介紹,對方便盛情歡迎。
李諭在巴斯德研究所瀏覽了一圈,可惜不太懂微生物學和病理學,看不出太多道道,只好主動問道“聽說貴所正在研究結核病疫苗”
一名中年學者說“院士先生怎么知道”
“閣下是”李諭問。
“本人卡爾梅特,是一名研究員,”卡爾梅特回答,然后指著一位年輕一點的研究員說,“他叫介朗,我們兩人專門負責研究結核病疫苗。”
后世的“卡介苗”,就是取自兩人名字。
李諭與他們握手道“幸會你們做的事情非常重要。現在進展到了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