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爆發對于歐洲之外的國家來說還是挺突然的,帶來了一大堆風險與機遇,當然對歐洲以外的企業來說,機遇更大。
李諭要做的是利用好這次機遇。
到達英國,劍橋天文臺臺長愛丁頓立刻來找李諭探討白矮星等相關問題。
愛丁頓激動地說“不可思議這樣大的密度,很難想象上面會是怎樣巨大的壓力。”
李諭根本不覺得震驚,白矮星不過每立方厘米幾噸重而已,以后發現的中子星密度可是高達每立方厘米上億噸,更別提還有黑洞。
李諭隨口說“最為關鍵的是白矮星驗證了恒星演化路線。”
“不知道白矮星算不算宇宙中相對少見的一種罕見星體。”愛丁頓問。
“我們不過觀測了這么點天體就發現了白矮星,而宇宙這么大,白矮星肯定很常見。”李諭說。
愛丁頓沉思片刻說“如果是這樣,我反而覺得宇宙很可怕。”
李諭笑道“我也認為很可怕。”
愛丁頓又說“另外,我還看了你們那篇在慕尼黑發表的關于精細結構常數的文章。”
“你研究的領域還挺廣嘛,天文學、相對論,還有量子領域,”李諭訝道,然后問,“你也是從物理學角度研究精細結構常數”
“不,”愛丁頓說,“我是從數學角度思考精細結構常數的意義。”
“數學”李諭更加詫異了。
愛丁頓說“你們一幫頂級物理學家在一起都研究不明白,我便決定暫時不從物理學角度思考。”
“倒是有點明智的一種思路,”李諭說,然后問,“從數學角度你怎么看待精細結構常數”
愛丁頓說“精細結構常數沒有量綱,就是一個純數,而既然是個純粹數字,就可以用數學來研究。”
“好像有點道理。”李諭說。
愛丁頓接著說“數學是完美的,自然界也應該是簡潔的,所以我堅信精細結構常數的倒數應該是個整數,即136,所以它應該精確等于1136”
這個結論顯然過于草率,甚至有些莫名其妙。
李諭說“愛丁頓先生莫非是個完美主義者。”
愛丁頓解釋說“要是一個無量綱的純數還像圓周率π一樣是個超越數,將會變得更加棘手。”
李諭說“精細結構常數有推導公式,公式含基本電荷量、光速,還有普朗克常數,并非毫無來由。”
“我明白,”愛丁頓說,“可我覺得應該還有其他純數學方式能夠推導出精細結構常數。”
說完,他拿出一張紙,寫出了一個等式1616x16162136。
“您看,”愛丁頓面露喜色,“多么簡潔完美”
李諭哭笑不得。
怎么拉馬努金這個數字狂人一來劍橋,愛丁頓也被“傳染”了,瘋狂迷戀上了純數字。
而且愛丁頓一直堅持自己這套詭異理論。
過了一些年,經過更加精確的計算,人們發現精細結構常數更加接近于1137,然后愛丁頓又堅信一定就是精確等于1137,并去找數學等式了。
雖然感覺有點可笑,不過從另一個方面說明,物理學家真心拿精細結構常數沒辦法了,但大家又想探究原子的秘密,導致有些嘗試已經近乎“歪門邪道”。
后來人們找到了不少近似等于精細結構常數的等式,而且這些式子都很有拉馬努金風格。
李諭說“如果太巧合,就不再是巧合了。物理學的推導過程可以用數學,但憑借數學去盲試結果,不太合適。”
愛丁頓說“數學就是物理的理想版本,物理學的終極奧秘和數學的終極奧秘必然存在某些關聯。”
這句話乍一聽很唬人,不過細想還是有問題。
雖然人類還在努力追求大一統模型,不過數學和物理有本質區別,這可不能搞大一統。
李諭知道一時之間沒法有太好的理論反駁他,只能說“只要是站在科學的角度,任何嘗試我認為都是值得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