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魯迅說,“佛教和孔教一樣,都已經死亡,永不會復活。”
李諭說“現在康南海先生還在謀劃著孔教呢。”
魯迅嗤之以鼻“作秀而已。對我而言,佛經只當作人類思想發展的史料看,借以研究其人生觀罷了。”
李諭笑道“別人讀佛經,容易趨于消極,而你卻能超然于外。”
魯迅說“那當然,畢竟我信仰的也是科學,而非宗教。”
來到故宮后,李諭看到人不多。此后一段時間人也不會多,因為古物陳列所的門票價格訂得非常高,在三大殿全部開放后,想要買能逛全三大殿的聯票,需要兩塊多大洋。
洋人則需要3美元多。
這個價格遠超頤和園的門票價格,普通人根本負擔不起。
進入故宮后,李諭見到了朱啟鈐以及德國設計師羅克格。
就是這個德國人的建筑公司設計了武英殿的改造工程,將武英殿、敬思殿改建為陳列室,并建過廊將兩殿連接成工字形。此后文華殿的改造是兩家國內公司。
羅克格遞上一張名片“尊敬的李諭先生,將來如果您需要進行建筑設計,可以隨時與我聯系,我尤其擅長中西合璧的設計模式。”
在梁思成之前,國內成名的建筑師相當少,基本是外籍設計師為主,而像羅克格一樣想著融會中國元素的并不多。
所以羅克格受到了上流社會的高度認可,他本人又善于交際,與隆裕太后、攝政王載灃、袁世凱、曹汝霖、張作霖等人都有密切的業務往來。
隆裕太后曾經還找他搞了儲秀宮的提升設計項目。
當然他最出名的還是正陽門改造工程,畢竟北京的火車站就在正陽門外。
李諭收好名片“如果我有相關的內裝設計需求,一定會找閣下。”
羅克格高興道“能為兩獲諾貝爾獎的院士先生效勞是本人的榮幸,只可惜過段時間我可能會應征前往青島。”
李諭問“青島”
羅克格說“是的,日本人對德國宣戰了,報紙上都在議論青島的安危。”
一個月以前,申報等報紙便察覺到中國會卷入戰爭,發表社評,勸誡民國政府不要忽視世界大戰的影響。
德國人也預估到了日本會對自己下手,雖然德國像沙俄運營旅順一樣搞了嚴密的防御火力,但主力終歸都調走了,整個青島只有不到四千德軍,其中一千多還是預備役,無力抵抗。
所以德國一開始就想直接找袁世凱談判,歸還膠州灣,送個順水人情,說不定還能讓中國站在自己這邊。
不過消息卻不慎泄露,誰叫日本在中國有那么多間諜。于是乎日本瘋狂施壓,迫使北洋政府在青島問題上保持中立,自己則開始調動大軍。
“愛兵如子”乃木希典死后,日軍不再像當年進攻旅順一樣只知道“豬突”猛攻,先進行火力覆蓋,再慢慢推進。
青島戰役中,德軍本來就不多,又得不到補給,僅僅進行了勉強抵抗,就寡不敵眾而敗。
設計師羅克格在戰后被俘,幾年后才被放出來。
但一戰后,日本其實也沒有占據太久青島。
青島被占是“五四運動”的直接起因,這件事對中國的影響就不用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