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正向把故事理順,往往沒什么難以想明白的復雜關卡,甚至可以說平淡如水。
但要是反著敘述出來,真的能讓人抓破腦袋想不出。
高考數學最后一道大題就是這樣,老師講時,大部分人都聽得明白。但在考場上,你就是逆著推不出來。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數不勝數。
所以說李諭最可怕的地方是超前的科學思維,對于這個時代,他腦子里所有的東西幾乎都是正向的,哪怕讓他去研究一個從前沒有接觸的未知領域,也能做到世界第一。
比如生物學或者醫學,他即使沒有任何基礎,但花上十年工夫刻苦鉆研學習,就朝著抗生素、大分子、雙螺旋之類的方向走,絕對可以拿很多諾獎。
李諭和何育杰找來很多基材,如各種金屬元素,鈉、金、鉀等等,還有非金屬原子磷、氮、砷什么的,反正能找到的都會用粒子撞一撞。
實驗數據則由何育杰記錄。
他們這種老一輩的老一輩科學家,治學態度極其認真,普普通通的實驗筆記都寫得非常仔細。
每一天何育杰都會用漂亮的楷書將當日實驗情況記錄在冊。
他讀過私塾,有深厚的毛筆基礎,留學幾年又開始用硬筆,現在能寫一手遠超李諭的硬筆書法,真的有一種筆走龍蛇、力透紙背的感覺。
每每看到他的記錄筆記,李諭都要忍不住稱贊一句“優雅,無與倫比的優雅”
何育杰則回道“這不是最普通的基本功嘛”
李諭說“我現在才發現,原來寫字好真的能提升做學問的興趣。”
何育杰說“我看先生的書法也也還好嘛。”
李諭笑道“我起碼比愛因斯坦的書法要好上幾個檔次。”
想到這一點,李諭瞬間感覺心里舒服好多。
經過幾個月實驗,他們有了重大發現首先被突破的是氮n原子,在用粒子轟擊氮時,他們獲得了氫核h。
氮原子核被粒子擊破后,射出原子量為1的帶正電粒子,即氫核;破裂后的氮原子核又和粒子結合成另一種元素氧原子核。
此后,他們又對其他幾種原子核做了同樣的實驗,積累下厚厚幾本實驗數據。何育杰非常認真,所有的實驗都進行反復校對。
分析實驗數據則是李諭擅長的,但結果其實已經非常明顯所有粒子被轟擊后,都會轟出一種帶正電的粒子,它的質量正好和氫原子一樣,相對質量都為1。
何育杰納悶道“總不會是帶正電的氫原子”
李諭斷然道“它就是我們要找的東西,是所有原子核都存在的一種基礎粒子。”
何育杰謹慎很多“我覺得是氮原子在轟擊下轉變了,放出的氫原子曾是氦核的組成部分。”
李諭說“你的說法與我的殊途同歸,就像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不同表達方式,但結論都是我們發現了原子核的一種組成粒子。”
何育杰心情十分激動“上次原子物理結構取得重大突破,還是卡文迪許的湯姆遜主任和盧瑟福教授,我們的實驗竟然也能做出比肩第一等實驗物理學家的成果。”
李諭笑道“咱們本來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
何育杰道“我知道,這是牛頓說的。”
歷史上,大概是1919年盧瑟福發現了質子。
不過這個發現被淹沒在他的粒子散射實驗無比耀眼的光芒之下。
平心而論,質子的發現確實沒法和粒子散射實驗相媲美。粒子散射實驗的意義確實大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