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說“丙種會員則于前五戒外再加不吸煙、不飲酒、不食肉三戒。”
李諭直接驚呆了“算起來正好八戒”
蔡元培說“能做到八戒的人可不多。”
對李諭這種現代人來說,蔡元培的八戒很難想象,因為蔡元培的八戒基本都針對私德,而李諭穿越前的時代,更強調公德,對個人私德很少會在社會面上提及,除非公眾人物。
不過轉念一想,自己此時此刻就是個公眾人物啊。
李諭說“除了最后兩項不喝酒、不吃肉,其他的我都能接受。”
“無妨,我知道疏才是性情中人,”蔡元培不強求,“能做到第一項的又能有幾個”
李諭好奇問道“現在有誰加入了”
蔡元培說“胡適、錢玄同兩位,還有李大釗、陳仲甫、劉半農、沈尹默、周作人、馬寅初、章士釗等等。”
都是文化界名流。
李諭笑道“還好我私德不錯,不然都入不了會。”
這也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特色,一直非常注重一個人的私德,西方則更強調公德。
蔡元培等人先回北大,李諭則回家給威海衛的莊士敦發去了一封電報。
莊士敦自然愿意,不過由于他是英國殖民部的官員,還需得到英國大使館的調令。
而莊士敦本人已經迫不及待來到了京城,專門拜訪李諭。之所以找李諭,一是因為李諭給他發了電報,再者則是李諭以前也做過帝師,而且是少有的西學帝師。
寒暄過后,莊士敦立刻問“我從來沒給一國皇帝做過老師,有沒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我覺得現在內務府也在問同樣的問題。”李諭說。
莊士敦“這”
“先生不用擔心,畢竟皇帝年紀不大,只是個十多歲的孩子。”李諭說。
莊士敦說“就是因為是個孩子,我才感覺有些困難。雖然沒進過皇宮,但我能想象得到,里面一定充滿浮夸虛假之風,處處都是阿諛奉承之人。一個人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如果是前朝還好,但現在外面的世界變了,大清已經沒有,仍舊如此,皇帝只會成為籠中的孤鳥,連個普通人都不如。”
沒想到莊士敦還沒見到溥儀,就對這個學生有了如此關切之情。
李諭說“實話說,先生的擔憂非常準確。皇宮里基本都是些無能之輩,無能也就罷了,關鍵還非常無知。僅有的幾個帝師只能在上課時陪同小皇帝,但他們都是前朝舊人,遵循的也是前朝觀念,根本沒看到世界的變化,而且只有上課時能見到皇帝,舉止也過于尊敬,不敢教一些真正有用的東西。至于那些小太監,全都是些身殘志也殘的人。總之,皇宮是個道德淪喪的地方。”
莊士敦嘆道“可不可以讓皇帝遷到頤和園中,遠離那些人”
李諭攤攤手“您問了個不可能辦到的事情,皇室不會自己離開皇宮。以后進去了紫禁城,要是有幸去其他幾個宮殿轉轉,您就知道中國的皇宮里好東西有多少,盧浮宮、大不列顛博物館都沒法相提并論。當年八國聯軍雖然進入了紫禁城,但只是在三大殿,三大殿不過是舉行典禮的地方,沒多少寶貝。”
“這就難辦了。”莊士敦說。
“而且我估計您在上課時,還會有太監盯著。”李諭說。
“怎么可以”莊士敦不太能接受被監視,“這違反了隱私”
“哈哈,”李諭笑道,“宮里沒有所謂的隱私,大家只能偷偷把秘密藏在陰暗的角落。”
莊士敦有些無語,不過皇室有點臭毛病在他看來能接受,畢竟西方的那些王室臭毛病同樣不少。
“宮里還有多少太監”莊士敦問。
李諭想了想“我也不知道具體數字,辛亥之前,少說也有三千,現在可能有一千左右吧。其他大部分都出了宮,要么回老家,要么去石景山、普陀山當和尚,要么做點小買賣。”
“這么說留下的反而都是些完全沒本事的。”莊士敦感覺紫禁城真是個只有落日余暉的地方。
李諭說“曾經的京師大學堂總教習丁韙良先生說過,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尊敬教師。到了宮里,您的地位僅次于皇帝、太妃,他們不會為難你。”
莊士敦又問了個比較關切的問題“其他幾位帝師對西方文明是怎樣的態度”
“只能說非常保守,”李諭說,“紫禁城就是現在全中國最保守的地方,所以莊先生是去一個最保守的地方講現代化課程,建議您與其他幾位帝師保持點距離,你們不是同事關系。”
“關于皇帝的學習情況我們總該互相了解溝通一下。”莊士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