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有些蒙圈,還想說兩句,但聲音已經聽不見。
杜威說“是的,我知道這很難,我也僅僅是提出一點理念上的想法,至于具體怎么做,我就沒法建議了。就像您說的,知難行易。”
“本人現在潛心學問,這次來也只是為此。”孫先生說。
而一旦到達某個層次,需要探尋未知的事物時,便是“知難行易”了。
羅家倫等幾個學生代表先進去,找了美國公使,美國人知道學生目標是日本使館,甚至夸贊了幾句。
隨后的演講則是李諭,他不得不提一個關鍵問題
“最近我去了趟巴黎,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很多事情,雖然最終結果沒出來,但情況非常不容樂觀。
杜威說“我想去看看游行,可以嗎”
吳炳湘在北京城這么多年,見了好幾次學生運動,并沒有強烈反對,于是對他們說“你們去吧,但務必小心,不要弄出國際交涉來,千萬別忘了當年洋人怎么利用教案事件的。”
杜威卻對游行這件事更感興趣“這是學生們真正意志的表現,既然他們不滿和會,就應該大聲說出來。如果他們的聲音振聾發聵,上層卻默不作聲,才能昭示更多問題。”
今天上午,他們已開始集合。
李諭說“中國園林講究意境,就算貴國現在營造方面更勝一籌,卻絕對玩不明白意境二字,這是中國藝術中最靈魂的東西。”
而他們本來的計劃是在國恥日5月7日游行,很多東西沒有準備,只好連夜拿出存在學生銀行的三百多大洋置辦了三千多面旗幟以及橫幅。
即杜威認同“知難行易”。
孫先生深以為意“我有同樣的感慨,知難行易,知難行易啊現在的中國,就是找不到一條康莊大道,不知道該怎么走下去。”
其實在普通人看來,確實是“知易行難”,因為你總能找到成功者指引的路。
兩人抵達北京時,正好就是五月四日。
不過在使館區毫無疑問又被擋住。
“我來到中國的時間并不久,但我發現傳統中國文化下的普通人,似乎對國家問題十分冷漠。
而章宗祥比較胖,而且正好有人認出了他,拉過來就被一頓胖揍。
李諭說“中國的古訓長久以來是知易行難,因為學問大體固定,只是有些人不愿采取行動。雖然某種程度上說,知易行難沒有錯,但問題是國人缺少了知難行易的觀點,我認為二者都應該有。”
杜威的這番話還是很真誠的。
李諭和杜威講的,肯定會發在報紙上,讓眾多學生看到,算是比較合時宜。
次日,孫先生知道杜威來后,也登門造訪。
李諭幾人來到蔡元培跟前,簡單介紹了杜威后,蔡元培扶了扶眼鏡說“實在不好意思,今天安排的演講恐怕講不成了。”
晨報發文后,邵飄萍立馬于5月3日在北大舉行了一場報告,匯報了和會關于山東問題的失敗。
孫先生點頭道“杜威先生是說,中國的教育家應一方面實地研究本國本地的社會需要,一方面用西洋的教育學說作為參考,方可以造出一種中國現代的新教育。”
孫先生說“關于您的實用主義哲學,在中國有個非常著名的學者,提到了知行合一的觀點,影響了眾多中國的讀書人。想做到知行合一絕非易事,所以后來產生了兩種觀點,知易行難與知難行易。”
“萬萬不可感情用事,需要有目的、有方法、有決心,那樣才能志之所在,往而必達。否則就是五分鐘熱血,就算可以痛快一時,也會像火藥爆發,轉瞬即滅;又如水汽蒸發,立即消散。
傅斯年見事已至此,從懷中拿出一本記滿學生代表名字的筆記本,丟進了火海中,然后離去。
著火警察就必須管了,但大部分學生都散去,只抓住了幾十個學生。
胡適與杜威看得幾乎呆住,李諭拍拍他們兩人“該辦事了。”
yetia9477541803931ht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閱讀網址yetia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