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北洋政府就有點怕了,不敢再讓軍警抓捕學生,同時把拘留的學生都放了。
李諭隨后給上海實業協會發了函,學生都罷學了,工商業也該拿出點精神頭來,罷工
上海加入后,北洋政府更加難辦。其實從這時候起,運動規模就變得更大了。
學生他們還可以對付對付,工商業罷工對他們而言更加有殺傷力。
最后北洋政府終于同意罷免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官職。
但大家爭的關鍵問題還是和會上簽不簽字。
身在巴黎的代表團不斷發文詢問北洋政府,到底簽不簽。
北洋政府卻拿不準主意,一直含糊其辭。
代表團內部分成兩派,駐法公使胡惟德、駐意公使王廣圻為簽字派;王正廷、顧維鈞、施肇基等則堅持反對簽字。
代表團團長陸徵祥則只想得到北洋政府的指令,畢竟責任太大。
經過一個多月的電報通訊,北洋政府仍舊沒給個準信,陸徵祥實在承受不住壓力,稱病辭職,從此之后,代表團的主要工作就是顧維鈞來做。
就是說如果簽字,也是顧維鈞。
此時距離簽字,只剩十天。
顧維鈞等人心中明白,拒簽是最好的選擇,可以保留以后爭取山東的可能。
雖然這樣會導致失去一些談下來的東西,但有些東西畢竟就是一絲一毫不能讓的,否則以小鬼子的行事作風,肯定會得寸進尺,遺患無窮。
按道理,北洋政府怎么說都要給個準信,可直到最后一天,代表團也沒有收到北洋政府的明確指示。
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
代表團猜測,可能北洋政府不想自己做決定了,想讓代表團自己決定簽不簽。
最終簽約日,顧維鈞當機立斷,選擇了拒簽。
而在次日,他才收到北洋政府拒簽的指令。
很可能北洋政府是在推算和會最后簽約的會議開始后,才發出了電文。明顯有推卸責任的想法,還能怪罪于無線電的通信不暢
哎,圖什么哪怎么能和自己人耍小聰明。
后來的發展,還算好,輿論起到了作用,各國同情山東問題;美國的國會對威爾遜最終讓步于日本也有異議。
既然沒簽字,日本就不能在法理上占據山東,此后北洋方面也沒再同意。
幾個月后,代表團先就奧匈問題簽了字,收回了讓給奧匈的權利。次年,中德也簽了協約,德國賠了一部分錢,然后取消了庚子賠款。
學生們確實做到了。
yetia9477541803932ht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閱讀網址yetia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