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打也得打,李如柏也被逼上絕境了。
戰場上又修整了一夜,‘革命軍’堅守不出,打定主意就是要保守的防守反擊。明軍則在隔天一大早點炮升帳,所有兵卒都痛痛快快大吃一頓。李如柏在軍帳內高聲喝令道:“吳貢傾。”
一員將領站出來,拱手應道:“標下在。”
“你率五百人攻木場驛東山,務必全殲反賊。”
“得令。”
“于守志。”
又一員將領站出來,高聲應答,“標下在。”
“你率五百人攻木場驛西山,決不能放走一個。”
“得令。”
“鄭之范。”
“下官在。”
“你留守大營,不得有誤。”
“下官定然不負大人重托。”
“其余人等隨我出營,去尋那周氏反賊決一死戰。”
李如柏在軍帳內環視一圈,帳內眾人肅穆,戰意盎然。以他遼東總兵的官職,在場眾將莫敢不服。就連隨同來的羅烈和歐陽君兩人也是高聲應答,面子上總是要奮勇爭先,不甘落后。
出營吹號,嗚嗚的號角聲中一隊隊兵卒從營地列隊而出。這幾天行軍,夜間一直有‘革命軍’的哨探不斷襲擾,不是火箭燒營房,就是敲鑼打鼓吵翻天。趕到木場驛的明軍一個個都心力憔悴,被折騰的精神不濟。
李如柏的三百多家丁首先出營,分別是一百多騎兵,兩百多步軍。這是整個明軍中唯一的精銳。其他雜魚兵卒全都面有菜色,大部分穿著破爛,走著走著便低頭耷腦,沒精打采。
不過明軍也不是全無優勢,包括李如柏在內的將官都身具不俗的修為,個人武力上有人數和修為優勢。尤其是李如柏本人,除了筋骨和氣血,其神魂四層的修為完全可以統帥大量兵卒結成軍陣。雖然乞丐般的軍戶完全不理他,可三百多家丁卻在他的整合下顯得咄咄逼人。
木場驛前的一條條溝壑是用來阻止騎兵快速突擊的,周青峰站在溝壑后的一座瞭望塔上抬起望遠鏡,首先關注的倒是被眾將簇擁而行的李如柏——后者絕對想不到周青峰能隔著五里地就看到他出營。
“敵人來了,讓戰斗工兵把地雷埋下去,并且裝上拉發引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