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條由一塊飛輪蓄能帶動,來回拉扯。飛輪由河岸邊的水車提供動力。這已經是工程部制造的第二代水力鋸木機,有飛輪蓄能大幅提升了效率。
木工學徒們將胸徑三十厘米以上的樹木推到鋸條下,哼哧哼哧的鋸木聲聽來就叫人覺著輕松喜悅。過去需要好幾個粗壯漢子花上一天功夫才能鋸開的木頭,現在只要幾分鐘就成了非常平滑的厚木板。這效率在過去是叫人不敢想的。
桑有深第一次見這鋸木機時同樣大為震撼,覺著有了這東西,木匠的好日子就來了。可僅僅不到一個星期,他又覺著木匠的好日子只怕到頭了。因為鋸木機只是省力,后續出現的木工車床連技巧都省了。
過去要打造一根固定尺寸的圓潤木棍,那都是需要一個木匠好幾年的鍛煉,還得費上不斷時間才能做出來。可現在太簡單了,只要三個月學習的初級文憑,懂得測量,看得懂圖紙上的幾個數,直接就把粗加工的木料朝車床上一夾。
車床的送料軸一轉起來,木料就在刀具下嘩啦啦的被刨成一根光溜溜的木棍。再用砂紙對木棍稍加打磨,最后量測一下直徑,誤差很容易就可以控制在零點幾毫米以內——換在過去這都是大師傅干的精細活,現在一個學徒只要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
桑有深第一次見木工車床的時候也挺震撼,可立馬就覺著害怕。
當年英國搞工業革命,大量替代人工的機械被發明出來。失去工作的勞工們對此是極度的恐懼和憤怒,就連當時的英國政府都覺著事態嚴重。憤怒的失業勞工們搗毀機器,拆除工廠,要求獲得工作。
可這一切都沒能阻擋工業革命的發展。
“以后我們這些老木匠還能干什么?”桑有深有了濃濃的危機感,他之所以對廠長的職位如此熱衷,就是覺著自己當上領導才能安然無憂——現在可好,技術員?說明自己的危機尚在啊!
“桑師傅,我們這里有個新的家具結構圖。有個卯榫的地方我們看不太懂,您能來給我們指點一下么?”有個年輕的后生跑過來,手里還抓著一份圖紙。
圖紙上一把椅子的零件三視圖。這東西是機械制造上用的,一般人還真看不懂。桑有深瞄了眼,心里更是暗暗叫苦道:“這上面畫的是個啥?虛虛實實的,我也不明白啊。”
“圖紙你先放我著,我也要多看幾眼,待會給你講。”桑有深沒法說自己根本看不懂,只能先糊弄過去再說。他看這提問的年輕后生也就十七八歲,上過夜校,進過培訓班,白天干活,晚上識字,學東西特別的快。
年輕后生依言離開,桑有深再看圖紙便是深深嘆息。他背著手離開廠區,沿著一條砂石路就到廠區附近的宿舍區。宿舍區里草草蓋了一大排的屋子,他作為首席技術員分了一套。這房子比他在撫順的宅院大為不如,可在當下卻極為難得。
桑有深的家眷都在金州城內,目前他一個人住。到了宿舍的單間,他借著窗戶外的太陽看著桌面上放著的幾本書,不由得長嘆將其拿起來,“我這干了一輩子活的老木匠,連個后生都不如,這臉往那擱呀。難道我這個年紀還真得學習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