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誠琇被同樣一把淚眼的父母拉起來,人已經傻了。
朱家老太爺繼續說道:“我們朱家在天津都一百多年了,列祖列宗辛苦經營卻也沒什么起色。你跟了‘革命軍’之事卻是個機會,不可放過。”
啥……,從賊了還是機會?
“你可知道三國時期,諸葛家分了幾支?”朱家老太爺開始說古了。
“三支,魏蜀吳全都有。”朱誠琇好歹是官宦子弟,對這事還是明白的。他似乎有所領悟,“爺爺,你該不是要我……。”
朱家老太爺微微點頭,“這‘革命軍’勢力之大,侵略之猛,世所罕見。光是看這天天在天津到港的船只,就能感受一番。”他又命人拿來一個木碗,問道:“你可識得這碗?”
‘革命軍’統帥幾十萬人口,有段時間人多到了連吃飯的碗都不夠的情況。可木材加工廠半機械化的加工能力真心不是手工能比。不等整個工廠完成建設,簡易木器制品的供應很快就上升。碗筷什么的,那真是小意思了。
只要到了‘革命軍’工廠的人都會被巨大的加工能力震撼。可不需要到工廠去看,遠在天津也能感受到這股工業洪流不可阻擋的威勢。
朱家老太爺拿出個木碗來,朱誠琇哪里會不認識。他點點頭說道:“那伙反賊的碗筷全是一樣的,都是這種款式。”
老太爺得到確認后便是長嘆,就連同在祠堂內的家族眾人也是議論紛紛。朱誠琇還是莫名其妙,“這跟將我逐出家門有何關系?”
“有何關系?關系大了。”朱家老太爺從袖口摸出一封信遞給朱誠琇,“上個月,你們‘革命軍’的少帥派人送來一封信。信上也沒談什么特別的事,就是說你一切安好,不久就可以回來。這顯然是想跟我們有所勾結。”
“現在孫兒回來,爺爺不用搭理便是。”
“不用搭理?”老太爺又拿起那個木碗說道:“你可知一個木匠造這么個碗要多久?”
朱誠琇哪里知道這個?只能搖頭。
老太爺又問道:“你可知道就在這最近半個月,從旅順運了多少這種木碗過來?”
朱誠琇更不知道了。
“鋪天蓋地啊!”老太爺用了一種極其驚恐的表情,“就這么一種不起眼的木碗,半個月就運來了十萬個。這碗是鄭國丈的商鋪在賣,一開始所有人不當回事,都覺著便宜買幾個回來。后來大伙才發現這碗多得難以計數,就連我們天津指揮使衙門的人都驚動了。
朝廷甚至親自派人來查看庫房,清點這些碗,確認數字后莫不驚駭。滿朝上下無不失語,原本還有人說要剿滅那伙反賊,現在再沒人有此信心。”
“為何?”朱誠琇聽的滿頭霧水,“不就是個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