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化抬頭看向自己老師,徐光啟則不動聲色的點點頭。他立刻躬身說道:“全賴熊督激勵,皇上洪福,晚輩不敢居功。那副地圖若是能幫著熊督運籌帷幄,那便是喜事。”
“何止能幫著,幫忙大了。”熊廷弼聲音洪亮,舉止大度,“過去工部繪圖都粗陋的很,想不到這反賊對天下地理竟然如此熟悉。本督兩相比較,更是發現過去諸多錯漏。據聞你花了一百兩銀子才買通反賊內應,這錢花的太值了。當賞,當賞。”
孫元化謙虛了幾句,便退到自己老師身邊。
周青峰襲擾京畿也過去兩個月了,明廷的強軍計劃也執行了好些日子。通州是對抗‘革命軍’反賊的前沿,理所應當要在此地操練一把,準備奪回天津——若不能疏通漕運,下半年北方就得喝西北風了。
大面積的饑荒就在眼前,北方局勢暗流涌動。‘革命軍’宣傳科派出大量人員深入敵境進行宣傳,鼓動老百姓逃難——不趁現在還有糧食趕緊逃,等到下半年糧食吃光了,想逃都沒力氣了。正因如此,大明朝廷也是熱鍋上的螞蟻,迫切需要一場大勝來穩定局勢。
校場上,數萬人馬旌旗招展,踏步生塵。先是一波馬隊殺出來,接著又是大隊大隊的步陣沖擊。看場面來說,真的比之前飯都吃不飽的游兵散勇來的強多了。熊廷弼和徐光啟兩人為了打勝仗還是費勁心力的。
不過這些都是尋常的演練,末尾的壓軸戲便是十幾門火炮的射擊以及火箭齊射。演武將官前來討令,熊廷弼微微點頭后便開始火箭演示。高臺底下跑出十多名兵卒抱著幾枚火箭,在百官面前進行發射準備。
對于火箭,明軍都不陌生。孫元化仔細看校場臺下擺放的仿制火箭,也覺著跟過去大有不同。可要說跟仿制‘革命軍’用的一樣,卻又總覺著哪里別扭。
‘革命軍’使用的火箭使用鐵制的滑軌架子,非常輕便。數米長的滑軌讓火箭有足夠的距離進行加速。明軍只撿到未爆火箭的殘骸,對這發射架就想當然以為跟老式火箭差不多——明軍就在地上鋪一米多長的斜木箱,角度和高度都不可調。這樣射程也就不可調。
跟明軍過去‘百虎齊奔’類火箭推動箭矢進行攻擊大不相同,‘革命軍’的火箭是靠箭體落地后的爆炸造成殺傷。在設計思想上,兩者就大不相同。只是現場也沒誰看出端倪,只見火箭點火后猶如竄天猴般嗖的一下飛上天空。
這一飛上天,孫元化總算明白自己為什么看得不對勁了。明軍的工匠完全不明白火箭尾翼的作用,他們最開始嫌累贅甚至把這玩意給取消了。后來發現沒了尾翼,火箭就亂竄。可等他們把尾翼加上去,卻因為加工精度的問題沒辦法做到一致性。
尾翼的偏差讓上天的火箭成了‘布朗運動彈’。有的朝東,有的朝西,有的飛出百來米就倒栽蔥墜地,有的上天之后甚至倒飛。在場官員沒誰見過真正的‘革命軍’火箭,他們對比的是己方原來用的火箭。這一對比倒是立馬有了優越感。
“哎呀,這火箭可厲害,都飛出一里地了。”
“這落地竟然還能炸,反賊要是挨上一發定然炸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