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大帥說過,管理是一門學問。”桑全來眼下的知識水平說小學畢業都勉強,可這次管理的實例倒真是激發他的求學之心——據說只要學識高便能覺醒真元有術法之力,到那時候就不至于要靠五個民兵才有掌控局面的武力,靠他自己就行了。
半個月后,倉庫修好。桑全來變得黑瘦,人卻很是精神,應變和自信也培養出了幾分。
反復訓練,反復實踐,筑路的工程菜鳥們總算磕磕絆絆的掌握些規劃道路的能力。整個‘天唐木軌’一百公里左右的工程被截成兩百個分段。每段只有五百米,桑全來就帶著個五十人的隊伍進行道路開挖和路基建設。
逢山爆破,遇水搭橋。
工程一開始總是不太熟練,可干了一個月后倒也發現就那么回事。兩百個分段,兩百個隊伍,就有兩百個像桑全來一樣的年輕人在實踐中快速成長。
經過不斷的淘汰和激勵,整個工程隊伍也迅速積累經驗,就連原本那些懶懶散散的民工都越來越聽話,越來越好指揮。
隊伍就是這樣鍛煉出來的。
‘天唐木軌’開工一個月,唐山方向的幾個小型的露天煤礦已經有了出產。幾十輛一點五噸載重的四輪馬車開始日夜不斷的在還未完工的路基上跑動。桑全來知道這些煤炭都將運到天津,滿足那里不斷增加的燃料需求。
“桑頭,大帥要這么多煤怎么用得完呀?”休息時候,工地上的民工也會找桑全來聊聊天。經過一個月胡蘿卜加大棒的教育,這些目不識丁的民工總算確認了桑全來的權威,也樹立了有文化的人受重用,有靠山這個觀念。
“多……?這一點也不多。”桑文來好歹學了些知識,簡單計算就知道天津一個城市圈內上百萬的人口需要多少燃料。他更知道去年春冬兩季,‘革命軍’為了人口安全過冬是如何費盡心思的獲取燃料。“等到天氣一冷,你們就知道有煤跟沒煤是多么巨大的差距。”
天津到唐山地勢平坦,兩地之間的道路土方量比較小,少有用到需要炸藥開山的地方。倒是如何建設堅固的路基稍微有些技術含量,需要工程人員反復學習驗證。
不過考慮到是輕載的木軌,道路壓力也不大。一個月的功夫,兩百個民工隊基本都把自己的五百米路面工程建設完畢。接下來才是重頭戲——木軌鋪設。
周青峰在天津為了這條輕載木軌建立了一個軌道車輛局,這個局就在城外鋪設了一個四百米的環形路基和軌道。在過去的一個月,幾輛臨時打造的軌道貨車已經在這個試驗軌道上來來回回的跑了幾百圈,翻車都翻了十幾次。
一直無法通過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