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現在隊伍大了,占地廣了。不可能再靠周青峰一個人管理所有事情。而有充足的營養供應,有科學的訓練計劃,有深入的思想教育,軍營訓練場就是一臺專門生產軍人的機器,不斷對成批傻頭傻腦的泥腿子進行轉化,為‘革命軍’提供合格的武裝力量。
訓練是每天每夜都在進行的,刮風下雨甚至是練兵的好天氣。黃太吉一行人悄悄潛入,隱身藏在軍營附近,就看到訓練場上不停的有士兵在摸爬滾打。
通州一戰打垮劉綎所部后,‘革命軍’的戰略態勢得以穩定。近衛隊的訓練就不再像過去那樣匆忙。部隊里開始添加更多的文化課程,戰斗技能的訓練也更扎實。第三期擴編的兵員素質要明顯好過之前兩期。軍隊中不斷冒出大量訓練標兵,充實了基層指揮體系。
這樣的職業軍隊在古代就非常可怕了。
黃太吉在訓練場只偷窺了半個時辰,立馬就拿出他的小本本開始進行記錄。在他眼前的近衛隊正在由單純的長矛和火銃步兵轉向冷熱兵器構成的方陣。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戰斗方陣自古有之。不過得承認,火器時代方陣的發展還是西方更加突出。
相比四面接敵,傾向于防御而過于笨重的西班牙方陣,周青峰設定的近衛方陣更像專注一個方向進攻防御的古斯塔夫方陣。一個方陣就是一個連,由兩個排的長矛和三個排的火銃構成。這跟之前的近衛隊編制有極大不同。
在黃太吉眼前,正在訓練的十幾個近衛方陣就在不停的做隊形轉換。火銃和長矛兩個兵種在不停的前后移動。敵人在遠處便是數排的火銃兵在前方射擊。敵人到了近處便是長矛手穿過火銃兵的隊列空隙到前方去。
看著一百五十人的隊列不停的交替行進,絲毫不亂,黃太吉一邊記錄一邊贊嘆道:“強兵,強兵。這等強兵實乃我大金的死敵。”他又琢磨如何破解這種方陣,想了半天就發現除了用炮轟就是用騎兵攻擊側翼,除此之外根本沒別的辦法。
“我大金以步陣起家,今日真是遇到對手了。不過這‘革命軍’的步陣摻雜了如此多的火銃兵,真是叫人不解。”黃太吉沒親眼見識過近衛隊火銃的厲害。在他看來,火銃什么的完全無用。步陣若要堅固,完全用長槍重矛不斷列陣前進就行了。
“回去后,我當多多配置騎兵。不過我建州部騎兵不多,訓練不易。不若下半年把葉赫部拿下,吞了他們的騎兵。”黃太吉心中暗想,又琢磨起劉福成之前提到的火炮買賣,“劉先生,待我回去后便花銀子向你訂購火炮,專門用來破此陣勢。”
聽到有生意可做,劉福成當即大喜,覺著自己這些天一路陪著總算沒白費。他連連答應,保證給這位‘黃爺’提供最好的火炮,“軍器監現在都用泰西人鑄炮,質量比過去好太多了。一炮過去,這等軍陣必定糜爛。”
輕炮無用,這在明軍中已經形成共識。現在一門重炮少則幾百兩,多則幾千兩,這等軍火買賣實在做的。劉福成甚至特意說道:“若是黃爺給的銀錢夠,我都能幫忙中間說和,請泰西炮匠到遼東去鑄炮。那些番鬼都是來我們這里賺錢的。只要有錢,什么都好說。”
黃太吉對此更是大喜,連連稱好。
偏這時訓練場上又多了一隊騎兵,可這些騎兵卻跟平常騎兵大不相同。他們不再披甲,人人輕裝。可不少人的馬背上卻馱載輪子,炮架,炮管之類的東西。這些騎兵不停的演練將這些零件搬上搬下,來回跑動。練習了好半天之后才做了最后一套動作……
現場構筑了簡易發射陣地,并且組裝了一門輕便的小口徑騎兵炮。
嘶……,火炮竟然能拆開被騎兵馱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