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軍’的農技員都是些年輕人,生吞活剝的學了些種田的法門就被安排來指導田間種植。過去一年,這些生疏的農技員們鬧出了大量的糗事,讓種了一輩子農戶笑話了不少。不過農業部對于‘科學種田’的推廣是不會停止的,只會不斷深入,不斷強化。
去年還生疏的菜鳥農技員,今年一個個都成熟多了。只是田間地頭的農戶們還是習慣性的笑話他們,覺著那些‘嘴上沒毛’的小崽子干不成大事——農技員的威力還沒發揮出來,可肥料的威力卻是立竿見影的。
草木灰可以充當鉀肥,硝田里處理過的糞便腐殖質可以是氮肥。磷肥主要來自骨粉,這點有些欠缺。就是這些基本肥料的施加,這地里的莊稼長勢就一直非常喜人。農莊的人別的不承認,可大量肥料帶來的好處還是要認可的。
結果就是硝田的建設一直在進行,生產硝酸鉀都是副業了,主業成了堆肥。原本制造火藥中最缺的硝酸鉀現在反而不缺,倒是硫磺開始缺了。
“大帥好,大帥是真的好。”桑木匠對此是連連點頭,“不但打糧食多,種地還省力。在咱們‘革命軍’的地盤,老百姓的日子就好過。”
這話說的意有所指。去年種地的時候,機械部就小批量的試產了給旱地麥田用的人力播種機。等到今年好幾個水力木材加工廠的產能上來,大量兩匹馬帶動的畜力收割機就進行推廣了。
這些農機設備的出現就有桑木匠出的一份力。畢竟從圖紙到實物再到提升可靠性進行大規模生產,整個過程并不容易。雖然這些木制鐵件的人力畜力農具遠遠比不上后世的機械化農機,可相比要彎腰到田地去揮舞鐮刀就太省事了。
勞動效率提升三倍以上。
農業收割就是跟老天爺搶時間。天氣好的時候必須要盡快完成,否則明明是豐收卻要弄成減產。最簡單的農業機械也能大大的降低勞動強度,好歹讓種地的事輕松許多。
桑木匠眼前的麥田里就有人在操作畜力收割機,那收割的速度看著就叫人爽快。耕地,播種,收割,這就是種田里最辛苦的事。把這幾個工作強度降下來,農民種地的積極性都會大大提高。
集體農莊更是發揮組織性的優勢,用紀律強行推動農戶進行勞動——農民在餓肚子的時候會特別勤快。可一旦發現糧食富足,他們又會特別懶。老婆孩子熱炕頭,就沒有繼續勞作的動力和壓力。
在桑木匠的身后,大片麥田已經被收割完畢。趕車的漢子拉著剛剛收割的小麥送往附近的農莊工坊。‘革命軍’是鐵了心要用各種機械來減輕農業勞動強度,所以搶在農忙收獲之前就建了大量水力機械。
水力驅動的脫粒機,脫皮機,磨面機都是成套的。還有用秸稈作為燃料的烘干窯,解決糧食烘干的問題。過去干這些活都是要累死人的,現在就全靠修水壩蓄水作為動力,半機械化的完成。省時省力,特別的快。
去年農閑時,‘革命軍’花錢請農戶出來修水利。有些人還不愿意來,覺著太累。今年都不用動員了,所有人都知道要想辦法修水庫。哪怕是個小水庫都能解決大問題。
“唉,用水力來干活確實是好。可水庫還是太少了。”駕車的漢子也有些發愁,“我們這附近就只有一個水力加工的點,好幾個農莊都在排隊等。昨天兩個村的人為了搶個位置還打架了。我們這缺水啊,今年好幾個村的人都在商量著要一起把現在的水庫加大。”
“修水庫還得農業部批準,可別亂修。否則要挨批的。”桑木匠好心的提醒,“有些事別太心急,現在的日子已經比過去好多了。可別亂來,否則被批就不值當了。壞了大帥的規矩更是會被趕走的。”
在遼南,土地是‘革命軍’的,農民只有耕作的權力。所以‘革命軍’對底層農戶的控制力度很大。駕車的漢子連連點頭,“說的是。我也聽人說了,水庫修的不好要壞事的。萬一搞出啥潰壩,大家都得完蛋。不過我聽說現在還有啥‘蒸汽機’,我們啥時候能用上?”
水力機械的發展需要沿著河道搞建設,對于離河道遠的地方就不方便。所以當蒸汽機大規模出現后,很快就淘汰了水力機械。不過‘革命軍’現在機械設備的生產能力極度低下,使用維護更像一場災難。大規模依靠蒸汽機是不現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