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舟預料遭遇報復,但他沒想到報復來得如此之快。
當陰暗的天際一道青色身影浮現,張學舟很清楚是誰來了。
習慣性的跑路思想讓他幾乎差點顯出妖翅展翅逃遠,但只要想到御天梭上還站在自己在大漢王朝依仗的對象,他又硬生生站穩了身體。
御天梭劃過一道弧線,向了追擊的漢人高手群體。
傳聞中道君擁有斬殺仙神的飛刀絕技,從來沒有誰擋住過對方的刀,一刀斬出必然出現死傷。
但傳聞中也提及道君的飛刀是畢一生信念之功,斬出飛刀后的道君在頂尖修士群體中站不住腳。
張學舟駕馭著御天梭在人群中不斷穿梭,他顯然是很想找一個擋箭牌了。
“沖過去,只要我們速度比他快,我就能提前斬殺他!”
踩踏在御天梭后方,新帝雙眼瞪大,眼神中放射出道道精芒。
對新帝而言,他數月前連朝廷權力都把控不穩,哪有什么心思與道君、燭九陰等圣地之主搏殺。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皇太后都擼起袖子拼命打伏殺戰了,他沒法做到袖手旁觀。
修士搏殺向來是先下手為強,他尋覓到機會突襲斬殺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擊破了道君的陽魄化身,新帝對道君真身前來有畏懼,但更多是興奮。
只要速度足夠快,他就有一定概率斬殺對方。
“御天梭飛不過他!”
張學舟沉默了兩秒才做出回應。
新帝想依靠極速斬殺道君,張學舟則是只想找人擋一刀,而后再尋覓反打的機會。
可能是他的秉性問題,也可能是新帝劍出斬殺后有極為強烈的自信心,張學舟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新帝完全不同。
而這其中還有彼此對道君的了解各有不同。
對曾經在曳咥河圣地生活的張學舟而言,他對道君的了解不算多,但也不算少。
他見過道君驅役陽魄化身遠遁千里,也見過道君輕松踩踏浮空,也知曉道君沒有坐騎和飛縱法寶,但道君又能橫跨萬里之遙前往西昆侖。
對方的飛刀術威震三界,但張學舟很清楚道君的飛縱術同樣非常強。
張學舟難言道君和自己飛縱術的對比,但驅役御天梭必然不如對方。
新帝想依仗御天梭實現快速斬殺的概率非常低。
“放箭!”
穿甲帶袖的皇太后裝束極為奇特,連續的追擊和搏殺讓她滿臉都是汗水,身上還有半截斷掉的羽箭。
荒郊野外的戰斗狀態和皇宮以逸待勞完全不同,急速的翻山越嶺和縱馬追擊會大幅度消耗體能。
而戰斗時也沒什么一對一的較量,但凡誰殺戮比較突出,那必然會遭遇數十人甚至上百人集火。
她胸口處中了一箭,乘騎也換了一匹。
計劃中接近燭九陰拼狠的殺戮遠沒有實現,皇太后甚至沒能和燭九陰面對面,哪怕她不斷追趕不斷沖擊,她也沒能靠近到燭九陰。
這不是她想象中第三波的硬拼場景,她的對手也并非連續敗退難言實力完整,甚至這并非她此前計劃的決戰之地。
戰場上的變動太快了,朝廷再多的規劃也比不過臨場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