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果現在能有自己的期刊,對于喬澤來說可以說省事了許多。
他不需要去思考怎么把這些證明楊米爾斯質量問題必須用到的新概念去翻譯成英文了。
甚至答辯都可以直接用中文版的。
等論文發到期刊上后,自然有其他人會去幫他操這個心,把這些抽象的概念都翻譯得妥妥帖帖。
天才橫溢的家伙們多少是有些強迫癥的,又或者說偏執。
喬澤自然也不能免俗。他就真已經被異度異維幾何這個超越幾何學名詞該如何翻譯成英文,思考許多天了。似乎除了音譯之外,找不到更好的辦法。
但喬澤又一直認為音譯就沒了數學上的美感。打心底無法容忍自己給出如此沒品的翻譯,所以不如交給別人去做這些事。英語母語的國家說不定能找到更生僻的詞匯來描述這一美妙的動態數學結構。
好在要真正理解他的論文才需要去認真的研讀論文,并弄懂每個概念。如果只是驗證的話,只需要總結出方程解的規律就夠了。
聽到喬澤首肯了兩人想法,倒是讓張明睿跟周良沒什么意外。
這年輕人的成果連報告會都可以不開,大概更不會在乎未來把論文發到哪里。
不管是數學年刊,又或者他們構思中的數理新發現不過都是一個載體而已。兩人懷疑這對于喬澤來說其實沒什么區別。人只要真不在乎外界對他的議論跟看法,且身處有法律保障的國家跟地區,是真能做到圈內無敵。
如果這人還有著對于這個圈子極為重要且不可取代的價值,理論上是真能為所欲為。
毫無疑問,喬澤把這些要素全占了。
“期刊名可以用數理新發現,由西林數學研究所出版,科學院數理學部可以成為期刊指導單位,但我的導師李建高教授明年的增補時成為數理學部的一員。”
首肯了兩人的建議后,喬澤也開出了條件。
如同往常一般簡單直接,然后一錘定音。
跟昨天徐大江提出的條件差不多,兩人也差不多認可了。
沒辦法,這份還在籌劃中的期刊本就是建立在喬澤開創的新學說基礎之上。
從這一點上說,他們能談的條件不多。
申請期刊刊號雖然麻煩,但有西林工大出面,也能申請下來。
見兩位院士首肯了他的建議,喬澤繼續說道“另外網站上的電子刊先只發中文版。如果其他國家學者需要研究論文,自行翻譯成其他語言版本。等年底再出雙語刊。”
“等等,電子刊不出英文版為什么”張明睿有些懵。
這可跟他計劃不同。
沒有英文版,怎么快速在全世界打響名氣
最重要的是,這完全沒有道理。
以喬澤的英語寫作能力,全英語的論文肯定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在數學年刊上發表的論文早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哪怕喬澤懶得寫英文版,華科院也有足夠專業的人才翻譯并潤色論文。
即便張明睿野心再大,也完全沒想過中文論文能在近些年內成為國際學界成為主流。
學術界已經功成名就的大佬們大都年紀已經五十往上走了,四十多歲都算年輕人了,早已經過了能快速掌握一門外語的年紀。
跟世界主流的表音文字不同,華夏文字屬于用一定體系的象征性符號表示語義的表意文字。
簡單來說就是這玩意對于沒有語言天賦且已經過了最佳語言鍛煉年紀的人來說,這種語言體系想從頭學起是真難。
偏偏學術性論文需要的專業詞匯很多,許多詞匯還很生僻。想要準確的翻譯,不但需要語言天賦,還要懂得相關的專業術語。就好像為了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專業詞匯,還有專門的學術詞典。
所以張明睿是真想不通喬澤為什么會提出這個要求。
這是不想自己的論文快速在學界傳播么
然而他得到的回答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