鏢局的事情在循序漸進,倒是另一邊先有好消息傳來。
而李勇也在第一時間直接登門,找到了宋氏姐妹的家里。
此時趙盼兒已經回到了教坊司中,她本也不可能長期呆在這里,教坊的嬤嬤那邊又一直在催促,最后宋琦君也沒辦法挽留,趙盼兒同樣也不愿意資滯留在這里,擔心最后反倒連累了她們姐妹。
至于對于李勇這個救命恩人,趙盼兒從宋琦君口中得知了他的事情,也讓她轉達了感激之情,但至于這其中有幾分真,就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了。
李勇這次過來也是開門見山,直接送上了喜訊“宋姑娘,在下已經托人幫你們脫去了賤籍,如今你們已經不再是樂戶的出身,那教坊司也可以不必再去了。當然,若是你往后還想要彈琵琶自然也可以,不過卻不必為他人而彈,只隨自己心意便是。”
要脫去賤籍,其實說簡單也很簡單,有人幫忙從教坊中“贖身”便可。
當然這說的簡單,卻也沒有那么簡單。
一來嘛,贖身的錢從哪里來
這是最大的問題,畢竟這些在賤籍的樂戶、工匠,很多人是必須要做事,做了還不一定有工薪,但是不做肯定是活不下去的。
如果碰到苛刻一些的管事,那只有微薄的工錢要積攢到猴年馬月,才能夠為自己攢夠贖身的錢
相對來說,像是教坊中有一技之長的,比如說宋琦君這樣的琵琶天才,有時候還可以出去賺點外快,這樣來錢比較容易。
但這又引出來第二個問題,因為賤籍總是不受人待見,光靠著自己,沒人幫忙說話,想要脫籍還是不容易。
尤其是在教坊這種地方,嬤嬤要是故意壓著你,想著讓你多幫忙去招攬些“客人”來,就是不放你走的話,還真不是那么好走的。
畢竟不是人人都跟顧趙氏那么聰明,知道“藏拙”。
而且貶入教坊司的,背后多少有些故事,如何避免后續影響才是關鍵。
好在是,相比于趙盼兒的仇人里還有當朝宰相,宋家姐妹的背后其實沒什么大仇敵。
她們父親就是樂戶,她們也不過是承繼了賤籍的出身,也根本招惹不起什么大敵。
這些年在教坊司,宋琦君一直勤練舞藝、音律,也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有機會碰到個好心人,將自己姐妹救離這個火坑。
不能說她沒志氣,而是這時候的社會大環境如此。
而如今,卻沒想到她還沒出頭,就有人主動來幫忙。
宋琦君心里自然是十分感激,更十分驚喜,畢竟雖說她之前已經認命,但不意味著她愿意一直以這種賤籍的身份活下去。
就算她自己無所謂,也得要考慮妹妹引章。
現在她年紀還小,等大了一些,豈不是也要經歷自己曾經經歷過的那些事情,面對眾人異樣的目光
便是那些去教坊聽她彈琵琶的所謂雅客,也沒幾個真正將她放在心上的。
更別談如李勇這般,主動幫她們姐妹脫籍,尤其是想到這是在不聲不響中就完成的。
而如今,也只是過來態度簡單地說了一下這個事情,不管神情和語氣,都并沒有想要挾恩索求的意思。
但她又怎么可能知恩不報
“李公子”宋琦君心中激動,實在不知該如何表達,最后干脆直接拉著宋引章跪下來行了一個大禮。
小引章懵懵懂懂,還不知道怎么回事,但她聽阿姐的話,宋琦君讓她怎么做她就自然怎么做了。
李昭趕緊上前將她們扶起來,沒讓這下跪瓷實了,嘆口氣道“你們快起來,不必行此大禮”
其他方面還好說,就是對這古代動不動就下跪的禮節他有些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