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宮城的正門宣德門,墩臺平面呈倒凹字形,上部由正面門樓、斜廊和兩翼朵樓、穿廊、闕樓組成,正樓為單檐廡殿頂,朵樓為單檐歇山頂的形象。
李勇一路過來,雖然也算守禮,目不斜視,但那閑庭信步、沉穩坦然的表現,卻讓前邊引路的宮廷內侍看了都暗自點頭,贊嘆這少年果然不凡。
世上果有生而知之者
而一行拾階而上,跨過了宣德門,便正式進入大宋宮廷中。
這座宮城是在唐汴州衙城基礎上,彷洛陽宮殿改建的。
布局沿襲“前朝后寢”之制,略呈東西短、南北長的長方形,又由東、西華門橫街劃分為南北二部。
南部中軸線上建大朝大慶殿,北部建日朝紫辰殿。
又在西側并列一南北軸線,南部為帶日朝性質的文德殿,北部為帶常朝性質的垂拱殿。
再向西,則是皇室治喪之用的皇儀殿,與廣政殿,亦是最靠近西華門之處,乃是皇帝策試進士和每年舉行春秋大宴的場所。
而這次趙恒會見李勇的所在,卻正是在垂拱殿的偏殿中。
當終于來到了垂拱殿門前時,那傳旨太監幾個卻是到此止步,而換做了另外一批內侍來,繼續給李勇引路。
當頭的一個,身形頗偉,面色卻是微黑,雙目炯然有神。
這是大內宦官、昭宣使李神福,歷經太祖、太宗,到如今已是三代,趙恒繼位后,對他亦是倚重有加。
去年秋,趙恒在東郊閱兵,便授命他為大內都部署,全權負責安排皇帝的起居行止程序。
先前御駕親征時,也是命他與潛邸時的心腹王繼英同為行宮使,負責來往途中的生活住宿等事務,可謂一時榮寵至極。
話說這兩宋之間的宦官,還真是出了不少了不得的人物,這大概與趙匡胤本就是以外戚的出身掠奪了權柄有關。
在這舊時王朝的體制里,皇帝能夠支使的力量攏共也就那么幾支,文官武將屬于外臣,身份上到底隔著一層,故而很多時候,宗室外戚、內侍太監就是皇帝最為親近和倚重的兩股力量。
而且一個王朝總是會從前朝吸取教訓,但也只會吸取一部分,甚至可能矯枉過正。
如秦最后幾乎是毀于宦官之手,于是兩漢宗室、外戚的力量便空前強大;唐毀于地方割據,到宋時便將大權獨攬于中央,削弱地方軍權、政權,由中央委派地方官,部署兵馬防務。
而宋的前身,北周便是亡于趙匡胤這個外戚,太宗皇帝趙匡義又是以弟及兄,故而自宋真宗趙恒開始,對宗室、外戚多有限制,反倒內侍、宦官多有倚重者。
當然,宋朝有多位位高權重的太后,包括真宗的皇后劉娥,這就是另一碼事了。
李神福聲音卻是頗具磁性,并無李勇印象中太監的那種尖利刺耳,而他在介紹完自己后,瞥了李勇一眼,卻也沒有多談,只在前邊靜靜領路。
先前在外頭的時候,李勇就經歷過了一輪搜身。
但來到了這里,在正式進入殿內之前,卻還要一輪搜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