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廷燁多次想要用優勢兵力吃掉這些騎兵,卻被對方跑得,不是顧廷燁不想追,而是追不上,遼國的軍馬不管是速度上還是耐力上都要超過宋朝,每每只能在對方后面吃灰,氣得顧廷燁破口大罵。
經過艱難的行軍后,終于來到了涿州城下,此時城外的遼國騎兵已經達到了兩萬,涿州城中還有三萬守軍。
很多人認為宋朝之所以無法收復燕云十六州,是因為戰斗力不行,實際上,以步兵對抗騎兵,宋朝已經有了極其豐富的經驗,相較于任何一個朝代來說,除了發明了火器的明朝外,論步兵戰斗力,宋朝其實并不輸于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
只是宋朝面臨的問題要比任何之前的中原王朝都要更加復雜,由于兒皇帝石敬瑭的“康慨”,宋朝在立國之初就失去了燕云十六州,這也就意味著失去了軍馬的供應。
同時燕云十六州地勢復雜,易守難攻,宋朝軍隊不僅要面臨遼國騎兵的威脅,還要攻打那些北方堅城,難度系數呈幾何倍增長。
縱觀華夏歷史,中原王朝對付北方游牧民族,都是利用堅固的關隘作為防守依托,再以騎兵制勝,這也是為什么從秦朝開始中原王朝就一直在修建長城的原因。
而趙英策等人此時面臨的情況卻是,遼國不僅擁有遠強于宋朝的騎兵,還特么占據了防守堅固的城墻作為掩體。
宋軍若是攻城,不僅要面對守城士兵居高臨下的弓箭、滾木礌石等防守利器,還要時刻防備城外游歷的騎兵,這無疑是巨大的心理壓力。
然而,箭在弦上已經不得不發,就在抵達涿州城后的第三天,趙英策下達了攻城命令。
英國公所部率先攻打涿州城南門。
面對烏央烏央的宋軍,涿州城的守軍表現得十分從容,箭雨不斷傾瀉,不時就有宋軍士卒被射中倒地,還沒等宋軍士兵靠近城墻,城外的陷阱坑塌陷,里面埋下的尖刺瞬間帶走了數百名宋軍士卒。
英國公的臉色微變卻并沒有做出調整,宋軍士兵面對這種情況也早有預桉,一群士卒扛著麻袋在盾牌的掩護下將陷阱逐漸填平,期間中箭倒地身亡的,沒死透躺在地上哀嚎的,涿州城下儼然成了地獄一般的景象,鮮血浸濕了土地,烽火點燃天空。
宋軍付出了數百人的犧牲后終于靠近了城墻,士卒們冒著天上掉落的箭雨將一個個云梯掛上城頭。
“擂鼓”
在雄壯的鼓聲下,宋軍士卒在地面弓箭手的掩護下,開始往城頭上攀爬,這些士卒身手矯健,手腳并用,速度很快,然而就在他們逐漸靠近城頭時,城頭遼軍守軍澆下了一盆盆帶著味道的滾燙液體。
“啊”
隨著一聲聲慘叫,靠近城頭的士卒從云梯上摔下,輕則骨折,重則當場摔死,僥幸躲過的也被城頭守軍用長槍逼退。
趙英策看著慘烈的戰場,有些激動的對英國公道“為何不動用雷火彈”
英國公搖頭道“還不是時候。”
雷火彈的威力有多強,英國公等人已經見識過了,這是宋軍的秘密武器,在涿州這種級別的戰場使用,實在是太浪費了。
按照既定計劃,雷火彈最佳使用場景是在幽州,只要出其不意攻占幽州,有了這個立足點,宋軍就能夠以此為依托利用地形限制遼國的騎兵機動性。
趙英策也意識到了自己有些心浮氣躁,他太想要用一場勝利來證明自己了。
就在此時,遼國在城外的騎兵動了,馬蹄聲震得整個地面隆隆作響,山呼海嘯般的騎兵傾瀉而來,那種視覺跟聽覺的震撼,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不需要趙英策下令,顧廷燁的騎兵也出動了,兩軍陣前,兩支奇兵猶如兩條巨龍攪動在一起,人仰馬翻,慘叫聲、戰馬嘶鳴聲不絕于耳。
顧廷燁也不愧是天生神力,古代戰場上,什么技巧、絕招都是扯澹,關鍵是馬快、力氣大,顧廷燁手中一桿鐵槍足有三十六斤,被他舞得虎虎生威,不管是遼軍騎兵還是將領被磕著碰著都是死路一條,竟然沒有一合之將。
“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