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二人就爭辯起來,這位老師很滑頭,竟然把這塊燙手山芋丟給了秦浩。
“你覺得治國該選黃老之道還是儒家之道”
秦浩見太子跟三皇子都朝他看來,不禁暗罵這糟老頭子壞得很。
“學生一些淺見,還望先生指正,學生私以為,治國之道如烹小鮮,詩經毛傳云“烹魚煩則碎,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傷人,撓則魚爛矣。”
秦浩話還沒說完,三皇子就打斷道“百姓愚昧如若不加以約束,被人加以利用豈不釀成大禍”
太子也看向秦浩,這個問題他跟三皇子已經爭論了很久,誰也不能說服誰。
秦浩聞言看向三皇子,搖頭道“無為而治并非不治,而是盡量放寬對百姓的束縛,秦以嚴刑重典滅六國,二世而亡,律法設立乃是為了警示,民不畏死何以死懼之若是百姓活不下去,他們又如何能夠不反”
太子眼珠一亮,上前一把握住秦浩的手,激動的道“聽秦公子一席話,孤念頭通達矣。”
三皇子倒也沒有惱羞成怒,反而陷入沉思。
負責授課的大儒聽完秦浩的一番話后,頓時驚異的望著他,良久才笑道。
“沒曾想你年紀輕輕便有如此見識,秦家不愧是家學淵源,往后你若是有何不懂的,可隨時提問。”
這是真正把秦浩當做學生看待了,此時,秦浩才知道這位大儒的名字叫做張純。
“多謝先生。”秦浩連忙行禮,這不僅學問出眾,家族也十分顯赫。
東漢末年袁紹之所以能夠迅速崛起就因為袁家四世三公,聲名顯赫,而張純的家族同樣也是四世三公,可見其家族底蘊,這絕對是條大腿。
上課第一天,秦浩就獲得了太子、三皇子跟張純的認可,他的言論自然也一字不差的入了文帝的耳朵。
“此子將來必成國之棟梁。”文帝斷言。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秦浩上午跟著太子跟三皇子一起聽大儒講課,下午的課程就比較雜了,有算數、禮儀、樂律還有騎射,每天下午的課程輪流交替,也可以請假,比如太子在騎射課基本就不會來,而三皇子獨愛騎射,雖然他的水平實在不咋地,屬于人菜癮大。
差不多兩個月之后,步入秋季,三人小課堂又來了一位新同學。
叮,解鎖劇情人物凌不疑,獎勵氣運值80點。
凌不疑的年齡看起來八九歲的樣子,冷著一張臉,對誰都愛答不理的,一開始太子還經常找他交談,后來熱臉貼多了冷屁股也就慢慢不愛搭理他了。
再加上文帝對凌不疑這個義子實在是太好了,好到不管是太子還是三皇子都有些吃醋,于是凌不疑就成了課堂當中那個最不合群的人。
除了有時候在上騎射課時,凌不疑會跟秦浩說上幾句話,其余時間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樣子。
不過也能理解,一個八歲的孩子遭遇滅族之禍,又在民間漂泊了兩年,嘗盡了世態炎涼,選擇封閉自己也正常。
比較有意思的是,凌不疑來了之后,三皇子就開啟了受虐之旅,之前秦浩多少照顧一下他的面子,不至于讓他輸得很慘。
凌不疑就不一樣了,一點都不作假,三皇子不管是騎馬、射箭還是兵刃近戰都被死死壓制,偏偏三皇子還不服氣,總想挑戰凌不疑來證明自己。
偏偏跟凌不疑這個武力值天賦異稟的主角完全沒法比,經常被揍得鼻青臉腫,時間久了三皇子實在看不到報仇的希望,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秦浩身上,一來二去反倒是跟秦浩熟識起來。
一起同過窗的不如一起扛過槍的,很快太子就發現,其余三人之間的關系好像越來越好,反倒是他由于經常不上騎射課,逐漸成了游離于三人之外的存在。
這下太子的騎射課就再也沒有缺課了,只不過他的資質實在是一般,又不太愿意學,成績一直是墊底的存在,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五歲的五皇子加入小課堂才得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