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元漪看向秦浩的眼神也有些糾結,她的文化水平可比程始要強多了,這首詩明顯是秦浩有感而發,如此才情怎能不讓人動容
這般才情、品貌,再加上秦浩的家世,她很清楚這首詩傳揚開來,秦浩會有多搶手,她可沒自家這傻閨女心這么大。
漢朝的詩雖然以楚辭為主,但只要是好詩,總會有人欣賞。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樣的千古名句很快就在都城傳開,秦浩這個作者,很自然的就出名了,甚至連帶著一直名不見經傳的程承,也有了一些名氣。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宮中教授過秦浩的幾位大儒還吃醋了,特別是張純,他可是秦浩的正牌老師,而程承卻只是蒙師,結果這樣的千古名句卻落在了程承身上,他能不生氣嘛。
秦浩不由暗自好笑,別看這些大儒平時一副超然物外的姿態,真正涉及到名聲,還是看得很重的。
這不,眼看要到正旦了,張純卻說要回老家,還特地讓太子來暗示秦浩,讓他一定要去送行。
秦浩有些哭笑不得,這小老頭居然還有這么傲嬌的一面,無奈,只能被迫再度當一回文抄公。
于是,就在一眾送行的人群注視下,秦浩來回走了七步。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好。”
“好詩,秦公子果真好文采,今日七步成詩,必將成為一段佳話”
來送行的要么是張純的好友,要么是他的學生子侄一輩,都是學富五車的文化人,自然知道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寫一首詩是多么困難。
何況還要附和場景、心境,而秦浩卻只用了七步,便做出了這樣一首足以流傳后世的詩,雖然只有兩句,但也堪稱驚才絕艷了。
張純心里其實已經樂開了花,不過表面上還是裝作一副很澹定模樣,還要吐槽“這詩詞似乎不完整”
秦浩不由苦笑,后面兩句就沒那么應景了,還是淺嘗即止的好。
“學生愚鈍,就想到這兩句。”
張純很裝逼的輕撫長髯“還需多加精研,開春為師回來時,還要聽到后兩句才好。”
好嘛,逼都給你裝完了,秦浩暗暗無語。
總算是把張純給送走了,秦浩的詩才卻已然傳遍都城,弄得那些小女娘一個個蠢蠢欲動,再加上臨近正旦,各種宴會也非常多,秦浩又不好全都拒絕,沒少受到騷擾。
好在,袁慎終于回來了,這家伙跟著皇甫儀在白鹿山書院闖下了偌大的名頭,足以幫秦浩吸引一些火力。
“表兄,你總算是回來了。”秦浩熱情的給了袁慎一個熊抱。
袁慎還以為秦浩是幾年沒有見到他激動的,以至于他也很激動,竟然沒有數落秦浩剛剛行為有何不當之處。
秦袁氏見到袁慎也很高興“今年正旦便在府上過好了,省得你回家又是冷冷清清的。”
袁慎的母親梁氏,最開始嫁的并不是他的父親袁沛,而是他父親的堂兄,梁羽。
這兩個人青梅竹馬,互相愛慕,婚后十分甜蜜。
而當時的袁沛不愛讀書,無心仕途,只想去江湖上做個游俠兒,也被開明的家人許可了。
后來戾帝亂政,袁家被牽連慘遭屠戮。
袁羽安頓好妻子,帶著府兵去救族人,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他救了袁氏的老弱婦孺,是袁家的大功臣,唯獨虧欠了新婚妻子,讓她半生鴛鴦夢碎,一世生不如死。
為了在亂世生存,袁梁在內的幾個大家族歃血為盟共同反抗戾帝,并用姻親之盟來加固這種契約。
梁夫人新寡,心如死灰如行尸走肉,在老父親的苦苦哀求之下,梁夫人只好以大局為重,再次嫁了袁家,也就是袁慎的父親,袁沛。
袁沛當時也有心愛之人了,名叫第五合儀,是個豪氣爽朗的江湖女子。原本與她約定仗劍江湖,永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