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子、曉娥來了”
兩人敲開門推車進入中院后,正在晾尿片子的李母高興道。
藍布頭巾、粗布襖、舊棉鞋,臉上的皺紋很深,卻藏不住滿滿的慈愛。
李源和婁曉娥一頭笑道“媽,我們來了。”
大嫂今天也來了,正在蒸窩頭,聽到動靜走出來,她的身量在女人中是少有的魁梧,看到李源車上帶那么些東西,高興道“老幺,你又弄了不少好東西你五個嫂子可多虧了你,不然這月子真就難熬了”說著上前,一只手就提起了一袋四十斤的白面,婁曉娥為之咋舌。
李源一邊卸著東西,一邊笑道“媽,這么冷的天兒您當心手。明兒我買點雪花膏來,仔細手皸裂了。”
婁曉娥忙翻包,道“我這就有”
她從隨身包里拿出一個淡黃色的圓盒,圓盒的面上畫著兩個盛海女人,穿著旗袍,抱著琵琶,一看就很新式。
四九城一般女孩子用的雪花膏不是這樣的成品,是散裝的
李母雖不認識,可一看就知道是高級貨,連忙擺手道“我這手哪用得上這個,娥子,伱快收起來自己抹”
婁曉娥不聽,打開后用手指一勾,抓過李母的手就開始細心涂抹。
大嫂在一邊看著,還給李源打眼色,意思是這個媳婦好。
婁曉娥在李母的推拒中,將雪花膏塞進她手里,又對大嫂道“大嫂,明兒我給您也帶一盒來。”
大嫂聲音洪亮,哈哈笑道“好,不過我不用這樣式的,我用散稱的,一次還能多抹點。你給我,就買那樣的”
過去年景好的時候,她給家里的侄女兒們買過,幾毛錢一罐,不貴。
婁曉娥這種,一小罐精致的,沒有五塊錢下不來
屋里幾個嫂子在里面著急,招呼進屋里說話。
進屋后,李源打過招呼后,等身上涼氣散盡,挨個抱了抱小侄子。
這都大半個月了,一個個長的粉雕玉琢起來。
婁曉娥更稀罕的不得了,小心翼翼的抱在懷里。
李母不知想到了什么,忽然就扭過頭去抹眼淚。
幾個嫂子心里也極不是滋味,大嫂溫聲勸道“源子,你們可別因為家里耽擱了要孩子的大事。”
二嫂性子也剛,道“我們快滿月了,出了月子就回家”
李源忙道“我們是準備要的不過嫂子們先別急著回,家里鍋都沒有,你們回去怎么整再住一個月,住到年前。你們養好了,孩子也就立住了。”
老總除夕在京郊巡視大食堂后發了話,雖然這些話現在不能在報紙上流通,要等到后世解密后才知道,但至少對京郊是有足夠影響的,社員們能回家做飯了
到那個時候回去也就回去了。
可幾個嫂子都不答應,總覺得是她們耽擱了家里老幺要孩子。
最后李源還是勸服了李母和大嫂,保證盡快懷孕成功,才算安撫下了幾個嫂子
家人這個詞,有時候確實很奇妙。
明明很窮很苦的一群人,卻又十分有志氣,彼此相互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