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九年,一月三十一號。
臘月二十三,小年。
東辛寺胡同十三號院外,兩架馬車停在門口。
兩匹大馬瘦高,毛發也有些黯淡,不時的甩個響鼻
四合院內,李源有些無奈的看著李桂、李母,道“在這過了年再回去多好也開春兒了,說不定就讓回家做飯了。外面還有些野菜什么的,湊活著能吃。現在回去,鍋都沒有,怎么整啊”
李母道“人家能活,我們就不能活這回不能再聽你的了,娥子都懷上孩子了,你們再一直養著我們,那成什么了”
李源還想說什么,被大嫂攔道“行了老幺知道你孝順,向著家里。可結婚娶媳婦后,伱得先管好你自個兒。娥子懷了孩子,還是你們頭一個,比什么都要緊。再留下去,家里就不像話了。再說,你看看準備了多少吃的,還能餓著家里”
是準備了不少吃的,眼下正是冬天,零下十來度的天,干冷干冷的,是天然的冰箱。
家里雖然沒有鍋,但土爐子還有,爐面上架上個支架也能烤些東西吃,但東西必須是熟的,不然容易烤糊或者夾生
所以李源一直讓這邊有時間就蒸二合面饅頭、窩頭。
半夜在地窖里煮肉,肉倒是其次,關鍵是肉湯可以凍成肉凍,既美味,又營養。
有了這一批凍貨,堅持到可以回家做飯肯定沒問題,今年也就熬過去了。
雖然這些東西指定不夠吃,三四十口子人,這些東西敞開了吃,兩天就能干完。
但眼下這種時候,每天能有一口帶油水的吃食,補充補充身體急缺的營養,那是能夠救命的
其實就算能做飯后,家里每天每人每頓飯,也頂多能喝一碗稀粥。
好在李源存了一大間的野物,肉在其次,熬出湯來油水是關鍵。
他能做的,也就這么多了
見她們意見堅定,李源也就不再說什么了。
他看著李桂問道“爸,我聽宋叔說,要調你去公社上班”
李桂點了點頭道“去了也負責挖井那一塊。”
咦,老爺子今兒的氣場有些高啊。
一旁二哥李江壓不住激動小聲說道“老幺,老爹得到老人家的夸獎了”
李源楞了一下,隨即才反應過來,登時打了個激靈,不敢置信的看向李桂。
怪不得,他總覺得今天老頭兒怪怪的。
現在再看,果然
下巴始終微微抬高十度左右,看人的目光時不時可見“睥睨之光”
原來是被圣光照過了
李源小聲問道“爸,您沒把壓水井是我的主意這件事說出去吧我可不愿這么高調啊”
來自李桂的負面情緒666
這仨數字,猶如教訓不孝子的皮鞭一樣彎曲
李桂下巴耷拉下來,瞪著李源道了聲“滾一邊兒去我能說么”
這股勁兒本來可以持續到過完年,興許還能更久些,結果被這逆子給提前泄了。
李源嘿嘿笑道“爸,老人家送您一本書,還是送了一幅字要有這,可以當傳家寶”
李桂皺眉道“還未取得重大的勝利,就想向組織伸手要東西”頓了頓還是解釋了句“是上面傳話下來,老人家夸我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李桂同志是為人民群眾開動腦筋,解決困難的好支書,是讜的好干部”
說完,剛剛被逆子扎漏氣的下巴,又重新支棱了起來。
李源心里也有些激動,害怕的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