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名家開口阻撓了,齊王如今一心想要在亂世之中保全自己,對于稷下學宮也沒什么太大的想法,他也不覺得一個釋家加入與否能夠影響諸國大局,自然更加偏向于名家這邊。
然而偏向是偏向的問題,齊王可以不給稷下學宮祭酒荀卿的面子,但是卻要給儒家領頭人荀子,當代僅有的幾位大宗師之一的荀況面子。
不為別的,主要是大宗師太強,說真的要是荀子真的生氣了動了殺念,估計他墳頭上的果樹開花結果了,荀子還在其他國家里呼風喚雨呢。
就齊國現在的境地,估計也沒誰愿意為了他和當時三大顯學之一的儒家作對,更不會費人費力去找一個大宗師的麻煩。
一位大宗師真的想走,偏得讓現在的齊國舉全國之力才能將人攔下,攔下之后想要擊殺,大宗師絕命一擊發起瘋來誰撐得住就是同等級的大宗師也撐不住。
好在大宗師都是有道之人,為了踐行自己的道理他們可以奉獻一切甚至是生命,俠墨為了俠道可以刺王殺駕,法家為了律法可以以身試法,而儒家,哪怕荀子的道理是人性本惡,卻也終究不曾反對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不反對忠君愛國。enxuei
更何況,據荀子所說,來宣傳釋家的那位少年人也是一個大宗師,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名家的肯定。
所以,荀子一個大宗師的面子,齊王都得給,兩個大宗師的面子,齊王更得給。雖然他不給也不會出什么問題的吧可是聽著那少年罵公孫于的話怎么也不像是好相與的,最后齊王也只能給人家一個宣講機會。
齊國可以不用,甚至于不容納釋家學說,但是這個機會得給人家。名家聽著荀子最后的請求也不再阻攔了,不然他們就是真的把那位大宗師得罪死了,有句話那個少年說的對,他們老了,等著幾十年后他們沒了,那少年人正當年,如今就已經成了大宗師,幾十年后誰知道是個什么模樣
而且,名家的人分布廣,大多都在各國做要職,一天的時間名家也差不多對于少年的身份有了猜測,只是礙于暴露少年身份之后,容易出事,給齊國招來禍患,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于是,第二天的清晨,晨鐘剛剛敲響,稷下學宮的最大的廣場上就擠滿了人,畢竟是新學說的出現還是很吸引人的。
不過這次宣講這么匆忙,都不曾好好的布置宣傳,而且本應親至的齊王和齊國太后都沒出現,齊國重臣似乎也沒有一個出現的,官身只有一個荀子在,稷下學宮中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都沒出現,似乎是隨便出了兩個人應付一下而已,所有人都差不多知道了齊王和諸子百家的態度。
然而牧塵卻一點也不失落,開玩笑呢,他甚至于有點開心,畢竟他是仙道的人,給仙道的競爭對手佛門傳道怎么會讓他高興呢。
看著人雖多,但是大半都是看個熱鬧的,牧塵很高興。不過高興歸高興,正事也不能不干。索性直接席地而坐,周身法力動蕩與天地之力溝通,一時間在場的不少有見識的人都變了臉色。
“大宗師”先天宗師能夠內外交互,體內內力源源不絕,大宗師卻能直接引動天地之力,而如今他們感受到的這種從冥冥之中感受到的威壓正是大宗師的威能。
不過,底下不少道家弟子面面相覷,為什么他們從這威壓之中感受到了獨屬于道家的清靜自在這是什么鬼
牧塵席地而坐,連一句安靜都沒說,直接說起了自己的規矩“此次宣講,我只誦讀釋家經義心經和金剛經,不回答任何問題,不做任何解釋。
我釋家傳承隨心,有緣者,能從經義中領悟一二便可入釋家。
而我禪宗更是只有心印一方,若是得悟自然成佛,若是不能悟,那便是與釋家無緣,莫要過多糾纏。
嗯沒什么了,接下來便是心經,觀自在菩薩”,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