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你是不是先準備一下”在前往學院樓的路上,伊冬對身邊的墨檀如此說道“我怕出亂子。”
后者眨了眨眼“亂子能出什么亂子難道我還能炸掉整棟樓的每一個馬桶不成”
“你又不是沒干過”伊冬特別殘念地看了前者一眼“初二下半學期,放暑假的前一周,a樓正對著教師辦公室的每間廁所都”
他打了個冷顫,沒有再繼續說下去。
“啊,那是一個有味道的故事。”墨檀異常自戀的感慨了一句,隨后正色道“中二時的事,能算數么”
伊冬單手扶額,滿頭黑線地說道“你接下來是不是還要再說些難懂的話,什么立體主義,什么藝術之類,讓校內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啊”
“喲,你很懂行嘛,小子。”墨檀欣慰地點了點頭,隨后點頭道“不過我最近的確是有些放得太開了,你等一下”
這會兒兩人已經走到了他們的學院樓一層伊冬帶的路,墨檀隨口跟伊冬交代了一句后轉身就往最近的廁所走去。
“喂你不是說好不炸的嗎”伊冬大驚失色。
墨檀理都沒理他
五分鐘后
主動將人格轉換完畢的墨檀焦急地從里面走了出來,拽著伊冬的胳膊就往樓上走“快快快,要遲到了”
伊冬也不廢話,只是甩了句能及格的答案就好,務必拜托了,就跟墨檀一起飛快地奔向教室。
“可以倒是可以,上次教你的暗號還記得么”
“忘了。”
“威耶暗碼呢”
“也忘了。”
“嗯,那就等死吧。”
“喂”
“一會兒把試卷上的文字和單詞編個號,你看好教室里的電子表,最后十五分鐘的時候我會懂了么”
“我看錯了怎么辦啊”
“掛。”
“日”
接下來便是持續了大半天之久的考試,在這個過程中墨檀的精神狀態還算穩定,發揮十分正常,并且在每個科目上都幫助伊冬做了剛好等同于六十分的弊,剩下的時間基本都是在發呆。
無聊,但并非沒有意義
這是墨檀在多年前對當今教育體系所做出的評價。
時至他與伊冬的這個年代,國內用來培養人才的標準已經不再是分數為王這種堪稱滑稽的模式了,盡管過去的所有學科依然存在,但卻也留給了青少年們足夠多的選擇空間,立志想造飛船大炮的學生可以不用在詩詞歌賦以及揣摩文章方面花費太多精力、喜歡研究文學的人只要知道怎樣避免被電死就足以在物理科目上過關、醉心于書畫音樂等方向的學生也無需苦練長跑跳遠才能拿到中學畢業證
義務教育這四個字中的側重點逐漸變成了教育而并非義務。
必修科目只有歷史、中文以及如今與漢語各占半邊天的英語。
至于其他科目就如同上述所說,物理學到不至于讓自己被電死的程度就好、化血學到不至于讓自己被毒死的程度就好、政治學到不會讓自己被查水表的程度就好
至于更深層次的知識,全憑個人選擇。
分數依然是最重要的衡量標準,但想法與創新所占據的比重也在穩步提升。
作業這種東西依然存在,但卻逐漸變得靈活而生動,比如用五百字以內的篇幅盡量簡短地闡述你會說人話這種不存在標準答案的玩意兒,而并非只是一種單純用于浪費紙張的任務。
總而言之,通過上述這段還算簡短的介紹,我想表達的觀點只有一個
那就是,那些東西跟墨檀關系不大。
天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成為天才的資質,學習型天才、音樂天才、繪畫天才、憋氣天才、運動天才、閱讀天才、平衡感天才、速記天才、社交天才、偽裝天才、進食天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