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互聯網高峰論壇結束之后,青智源的名字瞬間被頂到了熱搜第一。
這倒不僅僅是因為谷歌是由okeni入股的原因,而是實打實的影響力很大。
雖然這個家伙在整個論壇上只說了一半的內容,但是全世界的聰明人那么多,只要聽完前半段的理論其實就已經能推導出整個過程了。
最先熱起來的自然是經濟學領域。
“哇塞,青智源這番話,簡直是醍醐灌頂啊,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啊啊啊,為什么是被青智源提出來的啊,我明明已經關注這個領域很久了,正準備寫相關的論文來著。
這會兒全世界都知道了。”
“現在看起來,就只能拼手速了,看誰先發表,拔得頭籌。”
“還能有誰啊現在不管是誰,寫了相關的論文,都必須在結尾處引用到青智源這個名字了。”
雖然青智源只是在演講當中提出概念,但由于影響力實在是太過廣泛,導致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們不得不重視,而且還必須得在論文上面引用他。
這其實就有點兒像以前的很多利害的演講大師們在國際上發表的言論,哪怕沒有寫成論文獲得專利,但是全世界都默認他是第一個提出者,從而必須得鄭重其事地在引用中加入對應的名字。
誰都沒有想到注意力經濟這個名詞會在10年以后重新大放光芒,更加令人意想不到的,它居然是被應用在了互聯網領域當中。
而且當青智源說出網絡經濟的本質是注意力經濟的時候,很多人尤其是之前一直在研究互聯網經濟的專家們心中的疑惑突然就解開了。
在此之前,所有人都知道互聯網作為21世際最有影響力的科技產物之一,一定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這些作用實打實地發揮了價值,但問題在于人們還不知道該怎么利用這個東西來進行付費。
如果進行量化,如果能在網絡這個基礎上開設出足夠廣闊和工業化的運營模式,怎么商業化被無數人討論了無數次。
最終大家得出來的結論無法是套用實體經濟的那一套模式
如果互聯網算是虛擬世界,跟這個世界平行的土壤的話,那么在這個世界當中所產生的商品,就具備了一定的價值。
比如說各種辦公軟件,用來輔助實體價值的東西
但這些似乎還離網絡本身有一定的距離。
于是后來大家又研究了,是否能將網絡平臺作為一個新的媒體來看待,套用傳統媒體的模式來進行運作呢
這大概是最貼近網絡的一種方式了。
所以誕生了許多的門戶網站,資訊網站,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給大眾信息。
除此之外,okeni的rtt其實也算是一種新型的信息軟件。
唯一的問題在于,這些東西的價值在哪里,如何衡量,然后如何進行商業化。
傳統媒體的載體可以作為價值的衡量標準,比如說一份報紙和雜質,本身的紙張,包裝,運輸費用,這些就是成本,可以成為最初的定價。
以及受眾產生的附加值來增加它們的售價。
但網絡資訊呢
人們發現這玩意兒只能通過免費的方式來給到大家,你根本沒法將一份資訊當成需要付費才能的東西,雖然有不少互聯網商都在這樣嘗試,但主要的原因在于
當互聯網將整個世界給聯系起來之后,讓世界變小了。
不但拉近了所有人的距離,連報道成本也變小了,而且每天發生的事情如同滔天洪水一般填充進來,瞬間變成了資訊的汪洋,在這樣的情況下,光是篩選資訊就變得異常的困難,更不要說將它們做成精細化的商品了。
一秒鐘之內,發生的事情更迭速度太快太快了。
現在全球范圍內,哪怕是okeni都還沒開始進行大數據的研究工作。
事實上,早在1980年,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就已經預測到了今天,或者說未來的這個時代,他稱贊大數據是第三次浪潮中最華彩的樂章。
但真正意義上“大數據”概念卻是在2008年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庫克耶在編寫大數據時代中提出。
指對所有數據進行整體分析處理,而不是采用隨機分析法,即抽樣調查進行分析。
現在的時間還在2001年,也就是說,全世界除了青智源之外,并沒有人對大數據這個概念產生足夠深度的思考,也大概不會在這個階段會感知到大數據的到來。
所以一些未來幻想家們的預測能力著實讓人感到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