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強問:“你們有關全自動焊線機的說明資料以及項目的可行論證嗎?”
“有。”坐在奮強身邊的一個叫卓里婭的女孩回答道,“我都帶來了。”說著她從她的挎包里拿出一大疊資料,交到他的手上。
奮強拿起資料認真地瀏覽起來,論證報告太長了,他只能撿重要的部分看,隨即問:“既然國外已經有進口的了,為什么廠家還要你們研究的產品?”
卓里婭立刻回答道:“國外雖有,但比較貴,我們的機器每臺售價為20~30萬元,比進口的機器便宜差不多一半,而且實用和耐用性一點不比進口的差。只是我們的自動焊線機一秒鐘接6根線,比進口的一秒鐘接10根線,差一點,但已經完全滿足工廠的需要了。”
奮強又問:“如果自動焊接機生產出來了,沒有人要怎么辦?”
卓里婭回答:“我們的機器還沒生產出來,就已經有很多廠家慕名而來,需求量很好大的,絕對不愁銷。況且,我們的眼光不止盯在自動焊接機這這種機器上,將來我們還要研發各種機器人,來代替人的操作。這是一個具有很大發展前景的產業。”
魏處長見奮強停止了瀏覽,把手里訂成冊的資料合起來,問:“怎么樣?對李教授的項目研發感興趣嗎?”
奮強想了想,說:“我知道搞機器人研發,不是一兩天就能成的,需要大量的資金不斷地投入,我怕今后資金跟不上,誤了李教授的研究。”
卓里婭這時結過話來回答:“我們的前期研發投入的資金不多,1000萬就足夠了。如果有廠房,只需500萬的資金。”
卓里婭的口氣還是挺大的,學生沒有做過生意,不知道這1000萬元來之不易。
奮強沒有反駁卓里婭的話,他不想傷及她的自尊心,但作為商人,投入就應該有回報,便問:“我投入1000萬元,我的回報率是多少?”
卓里婭回答:“我算過了,至少要賺1000萬元。”
奮強搖頭,說:“你這是理論數據,還有很多的不可預知的問題和成本需要分攤,如果有50%的回報算是很高的了。”
魏處長問:“華廠長,你決定投還是不投?”
奮強遲疑了一下,說:“我需要把他們的資料認真地研究和市場調研之后再作決定。”
魏處長看了一下表,發現已經是中午了,便起身要告辭,奮強這時客氣地挽留他們四人到附近的一家農家樂去吃飯。
-
這是一家離石材市場不遠的農家樂,環境優雅,很安靜。
大家圍坐在一張大圓桌邊,卓里婭有意挨著華奮強身邊坐下,在吃飯時便于兩人邊吃邊聊。
卓里婭告訴他:為了研發自動焊線機,她被派去一家大型LED燈廠學習,那個工廠有類似的機器,她在這家工廠里與女工們同吃同住了一個月,掌握了機器的操作,摸清了系統,經過一年研習回到學校里與團隊一起費盡心思地研究,又經過多年研究終于自主研發出自動焊線機,又經過在這家大型LED燈廠大半年的不停地改進、調試,最終,他們的自動焊線機能一秒鐘接6根線了,完成了他們學生團隊第一個產品,他們的產品在上海參展會上,受到了很多廠家的參觀。
奮強想不到一個自動焊線機卻傾注了姑娘這么多的心血,他答應卓里婭盡快研究手中的資料,給他們盡快的答復。
項目如果可行的話,奮強對李教授提出了一個條件:“李教授,在這個項目中卓里婭是個關鍵人物,如果我們合作之后,我要求卓里婭留在我們的企業里。”
李教授挺爽快地答應了:“沒有問題,我希望我的學生個個成為機器人領域中的佼佼者。”
奮強站起來以茶代酒說:“謝謝李教授。來,為了我們的相識和今后的合作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