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朝第四世五年,國土的最南端仍有一盞孤燈未眠。
這是這龐大黑暗中的一點星火,正無可奈何地眺望者北方的烈火燎原。
朝中的變故已經傳到了淡河縣縣令裴紀堂耳中。
把持朝政的大長公主第五望早在年中就動了削藩的心思,而隨著秋日的結束,這場削藩最終以她的落敗告終。
頤朝國姓第五,先皇第五稔子嗣不豐,與他生了一只手難數的孩子的父親相比,他簡直可以說是在絕后邊緣反復橫跳。
第五稔膝下四子二女,在襁褓時就夭折了一子一女。
中宮所出的長子常年被癲狂折磨著,一日之中少有正常的時刻。
開頭死倆,中間瘋老大,誰也不知道是什么詛咒降臨在這個還不算衰老的王朝上,讓它的繼承者們狀況百出。
五年前夏末,先皇崩。
先皇異母妹大長公主第五望與其母家葉家、朝中世家之首裴家兩家合力,將先皇幼子第五鷸推上了皇位。
年僅兩歲的小皇帝還在吃手的年紀,朝政自然而然把持在了這位大長公主的手中。
但權力啊,權力是誘人死斗的東西。第五望不可能安安穩穩地一直大權在握。
裴家家主裴厚之任中書令,其弟裴循之出知二州刺史。
這個門生故吏遍布朝野的家族也想趁著這個皇帝年幼的時機,從第五望手中分一杯羹,世家與皇權短暫的蜜月期就此結束。
與此同時,先帝分封在各地的兄弟們也開始蠢蠢欲動。
裴、第五、葉是一個整體,它們保持完整時尚且能壓制住各地封王,而當它們開始分裂,各地就開始按下葫蘆起來瓢。
天家前狼后虎,如果選擇對付裴家,各地環伺的群狼就會一擁而上,如果削弱諸王勢力,裴家又不知道會出什么幺蛾子。
但不論選哪個,都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年中,葉家族首,侍中葉固上奏,提議收歸諸國護兵,并由朝中選定人選為藩國國相,直隸朝廷而非諸王,大長公主準之。
收兵,插人,像是一星火苗,點燃了空氣中的火藥味。四位封王以大長公主亂政的名義起兵,混亂開始在國土上蔓延。
然后然后裴家發動宮變,鴆殺大長公主第五望,以亂黨之名族誅葉家,其家女公子招贅所出一雙兒女亦未幸免。
大長公主死了,但兵難無法平息。
有些時候政治家們的嘴臉就是變得這么快,前一秒還在討伐大長公主亂政,后一秒就討伐裴家殘害皇族。
仿佛諸王們一開始打算的不過是入京與第五望抱頭痛哭良言相勸。而邪惡的裴家卻趁著這個機會謀害了她。
最終裴家接過大長公主的位置,開始了與各地諸王的對峙。
而這對峙,這斗爭,這復雜的糾葛的讓人不想過腦的前因后果,淡河縣令裴紀堂都沾不到邊。
裴和裴隔著天塹,作為一個旁支的旁支之子,這個姓氏帶來禍患的概率遠大于帶來福祉。
裴紀堂,這個冠年未半的男人有雙漂亮的眼睛,那之中的目光專注,篤定,誠懇。
任何與他長久對視的人都會相信他將忠誠而熱忱地對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