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經理盡力保持著平緩的語調,“我不明白您在說什么。”
然而,他的故作鎮定,在這種時候反而出賣了他。
無辜者在突然受到莫名的指控時,正常的反應除了驚愕之外,還會有憤怒。盡管每個人表達憤怒的方式不同,有人平和有人暴躁,但本質上都會帶有一定程度的攻擊性,這是人類大腦中“戰斗”機制被激活的表現。
而經理正在壓抑自己的攻擊性。因為他很清楚,若此時控制不住自己,很可能會暴露更為致命的破綻。
小辦公室的門忽然被敲了兩下,一個穿著文秘制服的員工探進半個身子“陳經理,李董那邊通知,今天的高層例會提前到九點半了,請您馬上去行政辦會議室。”
經理迅速收斂起眼中神色,“知道了。告訴李董,我稍微晚幾分鐘過去。”
這個幾秒鐘的小插曲,打斷了行動組長的心理攻勢。
心理博弈中,一方打開了突破口之后,必須馬上乘勝追擊,否則就會讓對方有機會重新建立起防線。
經理再次開口時,態度已然從容許多,之前那短暫的失態再次被掩蓋得滴水不漏“我們說到哪里了哦,您提到的那個人,可以說得更詳細一些嗎,我在員工當中問一問。”
他在試圖掌控主導權。
說出這番話的同時,經理的手指輕輕摩挲著西裝袖扣。這應該是他平日對下屬講話時一個習慣性的小動作。借助這個小動作,他可以緩解焦慮,鞏固自己的權威感與領地感這里是他的辦公室,是他的主場,沒有人可以在這里戰勝他。
行動組長的目光落在那顆袖扣上片刻,又移回到經理臉上,“根據我們目前調查的情況,你曾經對女受害者進行過長期騷擾。”
事實上,女受害者的家人從未聽她說起過經理其人。只有她的一個朋友提及,她有一次在不經意間苦惱地表示,男友的上司給她造成了困擾。但她并未透露任何細節,無法作為證言指證這名經理。
審訊中有一種方法,利用雙方信息不對等,使嫌疑人相信警方已經掌握了全部或部分犯罪事實,從而在壓力之下選擇坦白。通俗地說,就是“詐”對方。
如果是一分鐘前,這個問題也許可以讓對方亂了方寸。但現在卻遲了一步,對方已經調整了防御策略。
經理攤開雙手,眉宇間帶著一種刻意為之的輕松,“我說了,我并不認識這個人。雖然不明白您到底為什么堅持認為我和這個人有關聯,但我說的是實話。”
他又看了一次表,“對不起,我得去開會了。如果您還需要了解什么情況,就跟我的助理談吧。”他一邊整理著領帶往外走,一邊吩不疾不徐咐助理,“幫我把行李箱拿到車上,開完會我就直接去機場了。”
行動組長暗自捏了捏指節。
對付精神能力犯罪者,最大的難題就在于缺乏直接證據,很難申請到拘捕令,無法限制嫌疑人的人身自由。對方這一走,就有了充裕的時間思考對策,想要讓他再露出馬腳,只怕是很難了。
行動組長的微型耳機里,傳出了薛夜明平靜的聲音“激怒他。用他情感失敗的經歷,讓他產生受挫感。在受到特定刺激的時候,他會失控。”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