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室寂靜,所有人都被這個結論震驚了。許久后才有人說“只要說出一個詞語就能讓人發瘋要是這樣的話,犯罪也太簡單了,根本沒法預防。難道我們要把所有容易引起負面情緒的詞語都禁用嗎”
薛夜明斟酌了一下,“嚴格來說,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詞語本身,而是這個詞語引起的身心反應,屬于一種行為控制技術。”
“行為控制”洛星海追問了一句。早在幾個月前的那起跨年夜雙尸案中,薛夜明就提到過這個詞。洛星海曾經想過開個研討會,復盤這個案件。精神能力加上心理引導,是一種值得高度警惕的犯罪手段,甚至比單純的精神力操縱更可怕。但后來又接連發生了更多事件,這個已經結了的案子便一直沒再被提起。
薛夜明進一步解釋道“其實行為控制并不神秘,日常生活里就有很多實用的例子。大家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緊張或者激動的時候,我們會反復對自己說放松這個詞,就能讓自己平靜下來。在這個語境中,放松這個詞是一個線索詞,能讓我們聯想起放松的感覺,引起相應的身心反應。這種方法叫線索控制,有時會在心理治療當中用到。”
“什么樣的詞可以成為線索詞”嚴則音用手指一下一下叩著下巴,似乎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
“任意的詞語或者聲音都可以。”薛夜明回答,“通過重復的定向訓練,或者強烈的情感刺激,都能建立起操作性條件反射。”
一名偵查官露出恍然的表情,“我以前接觸過一個案例,受害者在遭遇侵害的時候,碰巧聽到了一首歌,從此以后,只要聽到這首歌,就會引發受害者強烈的恐懼情緒,后來經過很長時間的心理治療才好轉。”
嚴則音思索了一下,看向薛夜明“那么,如果有精神能力,是不是就不需要經過訓練或者刺激,可以直接形成條件反射”
“不,還是需要的。”薛夜明說,“我認為精神能力是一種催化劑,它不會無中生有,只是會讓一些心理事件加速發生。至于究竟有多快,要看精神能力的等級和目標的心理狀況。”
薛夜明又切回到劉宇哲的那段監控視頻,“回到劉宇哲的案子,我猜測,那個垃圾桶里大概藏了一個可以播放聲音、并且可以遠程控制的東西,比如一個小型的藍牙音箱。劉宇哲來到畫面中這個位置的時候,聽到了某個特定的線索詞,引發了他的恐懼。他很可能也和龐天愉一樣,早就已經在不自知的情況下被植入了精神體,所以在精神力的影響下,他的恐懼爆發了,驅使他作出了自我毀滅的行為。”
現在,案情又回到了那個最開始的疑團劉宇哲為什么會把自己活活餓死。就算是因為聽到了“死神”這個線索詞而反射性地作出了自我毀滅的行為,也很難解釋,他為什么非要選擇這么一種漫長且痛苦的死亡方式。
如果這個疑團無法得到合理的解釋,那么薛夜明的推測仍然缺乏根據。
薛夜明也知道其他人此刻的想法,直截了當地翻到電子文檔中的一頁,“大家再看一下初偵報告里的這一段,劉宇哲的成長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