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窯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窯系,其主要產地是唐代明州余姚上林湖,也就是現在溪市上林湖一帶,因五代時劃歸越州而得名“越窯”。東漢時,我國最早的瓷器在越窯的龍窯里燒制成功,因此,越窯青瓷被稱為“母親瓷”。越窯持續燒制了1000多年,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燒,是我國持續時間最長、影響范圍最廣的窯系。
越窯制瓷歷史悠久,以燒制青瓷為主,在唐代瓷業,歷來有南青北白長沙彩之說,而越窯就是南方青瓷的代表,她與北方白瓷的代表邢窯共同構成了唐代陶瓷的兩座高峰。
唐朝人對越窯有很高的評價,如茶圣陸羽,在其著作《茶經》中形容越窯“如冰似玉,青色宜茶”,并認為越窯比同時期的邢窯更勝一籌;唐代詩人陸龜蒙贊美越窯的詩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膾炙人口,傳誦至今。
晚唐至北宋,越窯的頂級產品被稱為“秘色瓷”,主要用于進貢宮廷,代表了千年越窯的最高水平。宋人在筆記中寫到:“(秘色瓷器)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
1987年,陜西省扶風縣法門寺地宮中出土了13件唐代秘色瓷,使得今人有幸一睹秘色瓷的風采,哪怕就算在后世,越窯青瓷也一次次上拍賣行,尤其是在國外拍賣行,越窯深受老外的喜愛,而且都有不菲的拍賣價格。
2023年,京城拍賣出去一件元代元越窯青釉祥云嬰飾覆鐘罐,拍賣價格高達4200多萬,這價格著實嚇人;
2017年,在漂亮國聯邦拍賣行,一件晚唐五代越窯秘色瓷五官蓋尊,拍出了293萬元;
2023年,在哈布斯堡拍賣會上,一件五代越窯青釉帶蓋執壺及溫碗,拍出810萬元;
1998年,在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五代越窯青釉瓜棱壺,拍出了20萬元的高價,驚呆了一眾古董商的眼球,因為這玩意在90年代,最貴也就是幾千塊錢。
雖然說越窯在90年代的時候,價格還沒有那么高,甚至還沒走入大眾的目光,但這五代時期精品越窯,也算是個不錯的物件,可沈老板今天拿出來的這件執壺,并不是越窯!
陳老板皺著眉頭看著手里的物件,這物件簡直太容易了,沈老板三人拿著這么一件大開門的物件來找自已,絕對不會這么簡單。這物件是仿的?可看著不像呀!可要是說不是仿的,他們拿這么一件大開門的物件來找自已,不就是為了看自已笑話么,難道他們以為自已會不認識越窯?
陳老板越想越不對勁,拿著執壺坐在椅子上仔細看著,可沒注意旁邊的陳陽,此時已經離開位置,向柜臺走了過去。對于陳陽的離開,沈老板三人絲毫沒在意,甚至看到陳陽離開的背影,心里還想著,陳老板這單生意一定是讓自已攪黃了。
陳陽走到柜臺前,向小伙計要了一張紙,在上面寫下了:“霞澗窯”三個字,示意小伙計遞給老板,自已轉身就往鋪子里面的貨架看了過去。
霞澗窯,這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名字,甚至后世也只有為數不多的老古董玩家才知道
窯址在皖南績溪縣城西北兩公里的霞澗村,于1984年發現,燒造時期為晚唐至北宋,屬于越窯系。主要品種有青釉、醬黑釉、醬黃釉及綠釉,以青釉瓷為主,釉色多青中泛灰,少數上品能達到翠青色。
霞澗窯五代時期的產品質量較精,其器形規整,胎質細膩,釉面均勻,胎釉結合牢固,幾乎無脫釉現象,制瓷水平非常接近越窯。另外,青釉白彩瓷是霞澗窯的特色品種,其工藝比高麗青瓷早數百年。
越窯崛起之后,引起了很多民間窯口仿制,霞澗窯是仿制越窯最好的一個民間窯口,到了后世時候,有很多人把霞澗窯燒制的瓷器,當成越窯的粗瓷,更有一些霞澗窯的精品,別當成越窯上了拍賣行,拍賣價格還不低。
如果不是師傅后世告訴過自已如何區分,陳陽也不知道,因為這個民間窯口,在古董圈里太小眾了。
小伙計將紙條遞給了陳老板,陳老板看到紙條上寫著的字,不由微微皺了一下眉頭,霞澗窯?這是什么窯口,自已都沒聽說過,這不會是在糊弄自已吧?
“哪來的?”陳老板看著小伙計問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