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八十一章:京畿見證報社
“現在是越來越看不明白了”
“你們看最近看天竺國那邊趙真善的文章沒?”
“別瞎說。這么大庭廣眾之下呢”
“就是,你沒看到最近又抓了幾家里通天竺國的商戶了嗎?”
“就是,打不了天竺,還抓不了你嗎,別害我們。”
“所以你們都是看過的吧?”
“聽不懂你說什么,這茶館好吵。算了,我們去雅間聊一下學問,聽說年后又要開恩科了。”
一行人,嬉笑著上了二樓包間,好敞開了說。
東廠這幾日在京城抓了好些跟朱雀國做生意的人,還有那些不開眼大庭廣眾之下替朱雀國說話的讀書人。
算是在年前剎住了這股朱雀國的風氣。
不過這也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百姓該怎么討論還是怎么討論。
畢竟趙真善跑出來的剃頭難題太無解了,跑出來的剎帝利身份與莊園奴仆太誘人了。
朝廷想掩耳盜鈴,假裝不存在。但下面的人可是來勁得很。
這不,靠著今日這援倭之戰才把輿論壓了一壓。要不然真的是愈演愈烈。
東廠再蠻橫,也不可能闖進屋里,闖進茶樓酒肆雅間抓人的。總不能公開承認有東廠探子吧,這是會觸眾怒的。
“算了算了,最新是援倭了,你這個還在朱雀國,有些過時了。而且你寫的是啥呀?承認朱雀國?這事就算是要承認,在前一天你在這樣說也是不受待見的。甚至同樣要被抓的。如果政見可以自下而上,那上面就危險了。“
云建明一副你懂的,的表情。
云建明這廝最近也是逐漸開始理順自己的職責了。
一個是通過各種明示暗示引導輿論,攪混水。
一個就是壓民間的小作文,免得出現政令是被民間逼迫而出的印象。要營造出朝廷懂百姓有百姓。好政策、好日子都是朝廷的恩賜,而不是百姓自己鬧騰的結果。
這不,正在引導這些屢試不中的留京文人蹭熱點呢。
只要這些文人都養成蹭熱度的好習慣,而不是專注于一個事情。
那么,朝廷自然就擁有了前后左右隨意搖擺的民意空間。因為沒有連續專注報道,就沒有了專業性與公信力。一個不第秀才,又不是深耕某一領域,憑什么就能對朝政指手畫腳呢?
當然,這些心思,可不能明著說出來,云建明反而是更加關注投稿人的安全與稿酬利益。
“這樣嗎?”
“算是約稿,怎么樣?你先把你朱雀國的放一放。寫一篇對比倭寇與大明神機營戰力的出來,如何?”
來投稿的這人,可不是什么雛,已經投稿過五次,其中有三次都被云建明的《京畿見證》報刊所采用了。應該來說已經升級為一個固定的供稿人。真名淳于山,筆名于山水。
每一個初升級的供稿人,云建明都要匿名帶著下面的責任編輯過來接觸一番。
雖然是給宮里干事,但文人的風骨還是有的,云建明還不至于一開口就頤指氣使,能干這兒,不能干這兒。而是先打成一片,然后再循循善誘。
“這,恐怕不太行啊,我祖籍陜西,壓根不了解倭寇與神機營啊。話說這個不比天竺國更禁忌嗎?”
“這個問題不大,資料我們社里去想辦法申請,到時就得麻煩先生了”
淳于山是京畿見證報社招攬來的第二十個供稿人了。愿意把這個當一份掙錢的工作,而不是直抒胸臆的工具。就這一點已經強過大多數人了。
工作嘛,自然是端誰的碗,吃誰的飯就給誰說話了。一開始可能還不適應,慢慢就好了。二十個人就是二十個積分獎勵,年終能兌換兩千兩銀子呢。這筆錢雖然不多,也能讓云建明徹底改善一下自己的北漂生活了。
??多謝多謝書友江船星雨十年燈、lhpdw的推薦票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