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文章的時候總覺得六十章和六十一章不貼合,仔細讀了之后才發現漏掉了一章,孑與是一個粗心的蠢貨,希望大家罵的輕些。
第六十一章不敗傳說宋人為什么也喜歡殺人
“高冠博帶的士人,衣香染鬢的仕女,走馬繁華的都市,勤勞慷慨的子民
這是神仙地啊。
出自天賜福地的宋人,來到戈壁荒漠之后為什么也喜歡殺人呢
聽說那里的人老有所養,少有所撫,每日里晨鐘一響,世間再無閑人
寺廟里的僧人誦經之余會施舍四方,道觀里的高人也會扶危濟困,聽說那里的人連路邊的花草都不忍攀折,連流浪的野狗都能有食物。
為什么這樣和善的國度出來的士子,也會喜歡殺人呢
莫非真的是書里面說的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久不說話的仁寶上師聽了鐵心源的長篇敘述之后,長嘆一聲破天荒的說了一長串的話,他對鐵心源的敘述極為有感觸。
鐵心源知道仁寶上師在說自己殺俘的事情,也知道他是在隱晦的指責自己不像別的宋人一般仁慈善良。
這位天真的神職從業者,早就看遍了人間的殘酷和滄桑,在他的心中,無論如何都會有一片傳說中的凈土,大宋離得很遠,所以,他把傳說中的大宋完全完美化了。
大宋殺的人一點都不比西域少多少,只不過大宋殺人都是隱性的,不像西域如此酷烈直白,鐵心源對此有著最直觀的認知。
很大程度上這和經濟的繁榮度以及文化的普及有關,多少還有一點是非觀的宋人,至少還知道殺人是一件見不得人的隱私事。
不像西域人,殺人已經殺出成就感出來了,這里殺人用不著有任何的遮掩。
至于西域的經濟,鐵心源到現在還沒有發現這里有所謂的經濟,有的只有搶劫。
這里的搶劫就像大宋的交易一樣頻繁,也有著同樣的功效。
大宋的交易是通過金錢來達到互通有無這一最高目的的,而西域的強盜們通過搶劫也達到了這一目的。
這里有一套自己的詭異的生存哲學,并且效用良好的運轉著,至少,鐵心源目前還看不到這里的搶劫經濟有任何崩塌的可能和危險。
大宋的社會已經發展到了封建主義的巔峰時代,西域至今還是半奴隸半封建的社會模式。
鐵心源可以肯定的說,即便是包拯那個道德宿儒來到西域,如果手下也有上千人需要吃飯,他也會拿著刀子沖出去搶劫的,而且一定比別的強盜更加的兇殘和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