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有些魚就會因為缺氧死在水中。在低溫的水里,有些死魚尸體保存下來,并隨著時間一長、氣溫升高,這些魚的尸體會發酵、變臭。
當開江、開河的時候,這些魚的尸體會飄在水面,人們將其撈回家,就是所謂的撿臭魚。
這種臭魚必須在剛開江、剛開河的時候撿,因為沒與空氣長時間接觸,臭魚的臭還只是低溫發酵引起的,并沒有細菌,也不腐壞。否則時間一久,它就真成臭魚了。
據說臭魚烹飪后,吃著有種特殊的香。所以,有人拿臭豆腐那套“聞著臭、吃著香”的說詞來形容臭魚。
這就導致在東北,有些人認為臭魚是難得的美食,但還有些人認為東北人撿臭魚是撿丟臉的事。
可沒辦法的是,好像除了蒙東,黑吉遼三省都有個別地區,有人熱衷于撿臭魚。
馬大富在他三個月的時候,被馬玲她奶從關里抱了過來。據說當年逃難的時候,馬玲的兩個姑姑死在路上了。
等逃到永安,安頓下來以后,老馬太太想起倆閨女,沒事兒就哭。哭著、哭著。就把眼睛哭瞎了。
懂事以后的馬大富非常孝順,有什么好吃的都可著他娘。
而馬老太太喜歡一種家鄉美食,就叫炒魚毛。去年王翠花不慎燙傷了腳,趙軍過去給她送獾子油的時候,曾有幸見過馬大富捅咕那東西。
上輩子的時候,趙軍也經常看馬大富炒魚毛、燉臭魚。雖然每次都會遭到王翠花的數落、馬洋的嫌棄,但馬大富始終不改初心。
一開始趙軍不明白,到后來有一次,趕上馬大富喝多了,趙軍聽馬大富說,他一吃炒魚毛就能想起自己老娘。
也是因為這炒魚毛,馬大富跟臭魚結下了不解之緣。
那也是一個春天,一個周末休息日,猛燒了一個冬天的煙筒有點堵。
燒灶坑做飯的王翠花一看生火往屋里倒煙,她就跟馬大富說,讓馬大富去喊馬勝來,爺倆今天就把煙筒通了。
馬大富說湊合吃完這頓飯再弄,這倒沒毛病,可往屋倒煙嗆人,王翠玉沒辦法,就只能開著門做飯。
這時,一股臭味隨風飄進了屋里,臭的王翠花寧可被煙嗆也想關門。
可在里屋的馬大富,從炕上蹦下地,趿拉鞋就出門了。
然后馬大富順著臭味,就找到了劉漢山家。
當時的劉漢山,就正在院子里燉臭魚呢。
臭魚那東西,不能在屋里做,尤其是住樓的,要是誰家做這個,左鄰右舍家也都沒法待人了。
劉漢山是冬天在山里拉套子的時候,聽一個窩棚的套戶說這個能吃,他今天從河沿過,看到水面飄魚,他才撿回來的。而且,他還撿回來不少呢。
一聽馬大富要臭魚,劉漢山媳婦二話不說,直接拿出一麻袋,讓馬大富把劉漢山撿回去的臭魚都兜走。
馬大富樂呵地帶著臭魚回家,眼瞅著到家門前,就聽自己方向傳來一聲巨響。
馬大富抬眼一看,只見自家煙筒上躥出一股黑煙。
馬大富一愣,隨即緊忙向家跑去。
原來是馬大富出門以后,王翠花不愿意聞那臭味,就把門關上了。
可一關門,煙就嗆人,看王翠花直咳嗽還掉眼淚,剛回來的馬洋轉身就又出去了。
然后,馬洋把他過年攢下的雙響子點著了,就丟煙筒里了。
這招還真好使,煙筒瞬間就通開了。可問題是,東屋的炕也被崩塌了。
到家的馬大富來不及收拾臭魚,就先收拾馬洋。
要擱平時,看馬洋挨揍,馬玲都得勸一勸。可那天,馬玲沒顧上她弟弟,而是強忍著不適,出屋把那裝臭魚的麻袋拽出了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