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988年3月22號,是馬玲回門的日子。
回門講究趕早不趕晚,必須在上午十點之前到馬家才行。
所以今天小兩口起來的都挺早,馬玲六點半就把飯做好了。
永安這邊的規矩是雙回門,也就是小兩口一起回去。
趙軍、馬玲吃完飯,就緊忙收拾。按照當地習俗,趙軍準備了四盒禮,也就是四樣禮品。
其中有兩條迎春煙,兩瓶西鳳酒。
這倒不是趙軍不舍得給老丈人買石林,而是馬玲說她爸抽迎春就行。送石林再給馬大富抽習慣了,以后還不好辦呢。
除了煙酒,還有兩袋猴王茶葉,外加一條豬里脊。
永安這邊的習俗,回門禮不是煙酒糖茶,而是煙酒肉茶。
這肉叫回門肉,一般都是拿豬肉。如果女方家不吃豬肉,可以用牛羊肉。至于肉的部位,不要帶骨頭的,拿五花、里脊,或者前槽、后鞧都行。
煙、酒、茶裝在三角兜里,肉使繩系上,回門禮都準備好了,小兩口開始穿出門的衣裳。
趙軍穿的,還是結婚時那身毛料衣裳,而馬玲就不能穿結婚的衣裳了。且不說她出嫁那天穿的是紅嫁衣,那衣服不適合平常穿。
再一個,老話講“好女不穿嫁時衣”,婆家日子過不下去啦?姑娘嫁過來,連身衣服都混不上?
只見趙軍從炕柜里拿出一套嶄新的毛料衣裳,那淡藍色的料子正是馬玲喜歡的。
“媳婦兒,你穿著應該能合身。”趙軍把衣服、褲子送到馬玲面前,道:“等這兩天忙完的,我再領你進城,多買幾身衣裳。”
“不用啊。”馬玲接過衣服,道:“不都說了嘛,咱不買了,家衣裳都夠穿。”
趙軍笑笑沒說話,他知道女人都愛美,相信等帶著馬玲到城里商店,看著那些漂亮衣服,馬玲就不會這么說了。
小兩口穿戴整齊便出了大門,倆人繞路往馬家走去。
繞路不是吃飽了撐的,而是講究三天不走兩條路。新媳婦回門時走的路,不能跟出嫁時走同樣的路。
就這么大一個屯子,再怎么繞,十分鐘也到了。而眼看快到馬家的時候,趙軍就見馬洋正站在道口張望。
看見趙軍、馬玲,馬洋樂顛地跑過來,對馬玲道:“姐,我想死你了!”
說著,馬洋張開雙臂就要去抱馬玲。
趙軍手疾眼快,一把將馬洋推開,道:“至于嗎?昨天還見著了呢?”
趙軍感覺這小子太夸張,整得跟他姐遠嫁似的。
被趙軍推開的馬洋,斜眼白了趙軍一眼,然后湊在馬玲身旁,挎住馬玲胳膊,一邊走、一邊問馬玲說:“姐,你吃飯沒有呢?”
“吃了,吃完回來的。”馬玲笑著如此說,馬洋又問:“姐,那你吃飽沒有啊?你要沒吃飽,咱家有大碴子,媽早晨熬(náo)的,可爛糊了。”
馬洋說的大碴子,就是大碴粥,是用苞米碴子跟紅蕓豆一起煮的。熬好了上面一層米油,黏黏糊糊的配著小咸菜老香了。
但這年頭的人,隔三差五就吃這玩意,早都吃膩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