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水榭,閣樓雅居連綿不絕。外有青天白日,內有讀書聲聲,清脆的鐘鳴記錄著朝起朝落,滿山的落葉書就著一歲枯榮。
一個中年書生捧著兩卷書冊疾步在亭臺樓間走著,不時的有學子向他行禮問好。他也是微微點頭回應,腳步卻沒有半點遲疑。
很快,書生沿著石階來到了最山頂的一處孤房門扉處,相比于下面那連綿不絕的房舍,這個小屋顯得有些老舊,更顯得有些寒酸。
但是但凡在秦山書院的人,卻沒有一個敢對這個小屋有絲毫的輕視,甚至站在遠處眺望小屋的眼神都帶著濃濃的崇敬。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屋子是不是華麗精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屋子里住的是誰。
秦山書院的山長,當世十大大儒之一李秀。早年間官拜內閣學士,告老還鄉之后也不忘散發余熱來到秦山書院替龍雀皇朝培養治世安邦的賢才。
就連巨巖城的城主,都要對山長恭稱一聲閣老。李秀今年已經八十,但身體依舊硬朗,而李秀也精通養生之道,每天都會從山頭走到山腳,然后再從山腳走上山頭。
就算身強體壯的年輕人,這么一來一回走一遭也得氣喘吁吁,但李秀卻能氣定神閑。
中年書生輕輕的敲了敲門口的鈴鐺,很快里面傳來了硬朗的回應,“進來吧!”
院子中,種著幾排蔬果,而劉秀正在院子中的躺椅上曬著朝陽看著書。
“原來是蘇皖啊!有事么?”李秀放下書,臉上露出了慈祥和善的笑容。
“山長,今天武科的入學考試結果出來了,共有七百八十名學子想要入學,但卻只有一百零七名通過考核……”
“哦?比起往年是低了點……”
“這也是世道行情,富家子練武,貧寒子讀書。而那些富家子又有幾個愿意狠下心習武的?而那些武藝不俗的,卻都是不通文墨的粗鄙武夫。
上陣殺敵尚可,參加武舉簡直貽笑大方。所以能文能武的人才,就更加的稀少了。”
“既然結果出了,你們自行去辦就好,面見我是不是有什么難處?”李秀捋著胡須,眼角帶著笑意的問道。
“其他的道沒有什么異議,但我這里有兩個人武科的幾位考官各抒己見卻是看法不同。單論成績來說,他們兩人都該落選,但有些考官卻認為他們都是奇才異才,該破格錄用。
“哦?”頓時,李秀有了興趣,“怎么個奇異法?”
蘇皖緩緩的來到李秀跟前,拿著一張考卷展開,“此人名為明月,弓馬騎射,比武對戰都是滿分,但是考到兵法韜略卻……”
“怎么?他不通文墨?”
“要是不通文墨倒好了,直接刷下。他的文采相當出彩,以此文采,就是考文科入學也綽綽有余。但是他似乎并未讀過兵法韜略,所以對兵法韜略的考核應對沒有一條有據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