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寧現在已經是儒道大儒,不再是初出茅廬的學子,以大儒的名義講學傳道絕對有利于自己。
洪黎說道“雖然杜君的華夏新律在我們嵐州城已經有了顯著政績,但是在諸國文壇之上,依舊有許多讀書人對您的圣道思想有所誤解,您如今已經是擁有浩然正氣的大儒,窺探到了圣道門徑,可以說是半只腳踏入圣位的讀書人,只需要一個契機,就可以順理成章封圣,這個八月十五的中秋文會,正是一個弘揚您法家圣道心思想的機會,或許,您的法家圣道新思想還不夠完善,若是其中有什么錯誤的話,也可以通過這一次的講學傳道,將那些不足之處給找出來,從而為您的封圣打下更為堅固的基礎。”
在嵐州,洪黎是最為推崇華夏新律的大學士之一,每當杜寧有在文壇上更新新的內容時,洪黎都會在文院中進行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杜寧的華夏新律。
而洪黎自己也拜讀過華夏新律,從中領悟了許多道理,獲益頗豐。
杜寧輕輕點頭,也認為洪黎的話說得有幾分道理,自從在嵐州上任州牧以來,杜寧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了法律改革之上,已經很少參加文會之類的活動。
現在聽到洪黎邀請自己去參加嵐州城的中秋文會,通過講學傳道的方式讓更多的人了解華夏新律,讓杜寧對曾經參加過的一些文會產生了些許懷念之情。
文會,是讀書人學習和交流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競爭文名的地方。
洪黎邀請杜寧講學傳道,除了讓杜寧完善法家圣道新思想之外,也能夠借此機會宣揚一下洪黎的文名,也算是洪黎個人上的私心。
別看洪黎如今已經成了嵐州文院的院君,可是出了嵐州城以后,到諸國其他地方提及洪黎的名字,恐怕沒有多少人知曉他是嵐州文院的院君。
作為一個讀書人,弘揚文名也是無可厚非。
只要不是用極其卑劣的手段,通過用損毀別人來抬高自己的方式弘揚名譽,能夠讓更多人在文壇上知曉你,那也是一種本事。
“感謝洪先生的邀請,八月十五那一天,我一定會前來文院參加文會,并以大儒的名義向諸國讀書人講學。”
杜寧幾乎沒有猶豫,欣然答應了洪黎的邀請。
能夠普及華夏新律,就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法家圣道新思想,那么對于一些比較錯綜復雜的案件,都可以利用華夏新律的思維更好的解決。
等杜寧結束一年的任職以后,也能更好的在人族諸國各地進行實施,而不是像初來嵐州城的時候一樣,處處遭受諸國文壇讀書人的反對和排擠。
洪黎大喜道“這可真是太好了,有了您這句話,我相信今年嵐州的中秋文會,將會遠勝孔城的中秋文會,我一定會布置好這場文會,絕不辜負杜君的支持。”
“那就有勞洪先生了。”
“不敢,不敢,這都是洪某身為院君應該做的事情。”
洪黎心中無比激動,若是能夠將這場中秋文會辦好,不僅可以發揚了華夏新律,連他洪黎自己也極有可能會因此名揚天下。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