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自己的臆想去搞研究,那等待著我們的就只有荒謬的錯誤。”唐慶隆為自己的行為辯解了一句,然后點開看了看兩份研究報告。
推著地球飛行的方案徹底沒有了希望。按照現有的實驗室科技水平同比例估算,就算要在半個地球上堆滿無工質推進器,并且完全無視能源問題后全力工作五千年,地球的運行軌道也不會產生足以被人類感知到的變化。這個想法很浪漫,但是做不到。
飛船的念頭就更沒譜。哪怕用上根本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的人體低溫保存技術,人類現有的科技水平也不可能制造出一艘足以穿越12光年廣袤空間的化學能宇宙飛船。
離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還不一定能支持人類生存蒂加登b正巧在三千四百光年的范圍之內,而它距離地球的距離正是12光年。
比較有成功可能的方案是,通過太陽帆攜帶上一堆人類基因樣本,在宇宙中以慢速漂流瓶的形式尋找星球通過艦載ai盡量尋找一個綠色和藍色占比高,且大氣溫度合適的星球。
飛船落地后,利用定向培養的大腦、腦機接口和飛船里塞著的一批機械義體配合,或許能在降落之后,讓這些誕生在外星球上的大腦接管機械軀體。然后為定向培養復制克隆人類做好準備。
通過違反幾乎所有聯合政府設定的相關法律法規,發射大約兩萬艘類似的漂流瓶后,這個方案有不超過2的成功率,能夠實現人類物種在其他星球上的繁衍和生存。
而以目前的聯合政府科技水平,這兩萬個漂流瓶得用至少一百年才能全部完成發射。如此高頻率長時間的火箭發射,甚至可能對大氣層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傷。
根據狄拉克的計算,當發射持續到三十年后,地球大氣層就會開始重新出現臭氧層空洞,并且導致地面皮膚癌發病率快速上升。但這是也沒有辦法的事情發射效率最快的方案就是用高污染的大推力化學火箭。清潔燃料推進火箭的成本太高,發射推力又太弱。保護大氣,那就意味著發射要持續到三百年以上。
在大崩潰和量子釋能綜合癥的威脅下,人類文明能不能再挺過五十年都得打個大大的問號。在這種條件下,進行一場持續三百年的發射任務,成功率不超過2這項計劃與其說是在拯救人類物種和文明,倒不如說是一個擁有一定技術水平的文明在即將滅亡之際,絕望地、最后地掙扎罷了。
總之,科幻的設定乍一看似乎還有些道理,但只要稍微認真算一算就會發現,這些工程任務都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天方夜譚。
也難怪狄拉克會生氣到直接開始陰陽怪氣,換成唐慶隆是科研助理ai,發現自己居然還需要認真對待并且仔細計算回答這種問題,他也得生氣。
地球目前還沒有徹底脫離蟹云脈沖星的輻射范圍,只是身處于輻射圈的邊緣稀薄地帶而已。人類還有一點時間,但不會太多。
狄拉克進行過計算,但是由于基礎數據不夠充分,它只能粗劣的給出估計地球大約會在三年后完全離開輻射圈。但這個估計的可靠性不太高,畢竟在此之前沒有人會關心地球遭到的電子射電暴有多少是來自于蟹云脈沖星,又有多少屬于宇宙中的其他天體。由于缺乏足夠多且精準的統計,狄拉克缺乏具體的計算參數。他只能根據地球科研系統最近五個月統計到的射電暴頻率和強度進行估計。
不過有一點到是可以算清楚明白,由于軌道位置影響,火星會比地球更先離開輻射區。提前的幅度大約在40天到6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