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磁場的作用下,這個大氣層被牢牢的束縛在火星表面,無法逃逸到太空中。有了大氣層之后,火星就慢慢的能夠儲存一些太陽輻射的熱量。因為之前燕飛在火星地心處引爆了超級氫彈,這次氫彈的爆炸將儲藏在火星地心處的大量熱能釋放出來,不但將地底的巖漿再次融化,還大體提升了火星表面的溫度。在這些力量的作用下,火星在白天的溫度最高達到了零上5攝氏度,已經可以讓人在上面生活和活動了。
但到了晚上的時候,因為失去了太陽的輻射能,火星表面的溫度就會急劇下降,一下子下降到零下40攝氏度以下。在極度的嚴寒下,火星上的海面就會逐漸被冰封,讓這里成為生命的禁區。
在這樣的條件下,火星在白天的時候還勉強可以讓人在上面生活,但是到了夜晚的時候,火星就會變成冰窟,不利于人們在夜晚活動。不過在決定改造火星之前,楊奇就預想到了這個局面,他已經制定了一個對應的火星加熱計劃,就要利用這個計劃來彌補火星上溫度不足的情況。
火星雖然體型沒有地球大,但它卻有兩顆衛星,分別為火衛一和火衛二。火衛一和火衛二差不多就在火星的赤道平面上運行,其中
火衛一離火星中心9450千米,直徑為20多千米,公轉周期7.7小時,從火星上看,它每天西升東落兩次。火衛二離火星中心大約23500千米,直徑只有15千米,公轉周期是30.3小時。火衛一和火衛二的樣子活像兩個“病土豆”,它們的表面布滿了隕星坑,反照率很低,所以它們完全不向火星反射太陽光芒,在火星上的人憑借肉眼也看不見它們。
楊奇的火星加熱計劃,其實就是在這兩顆衛星上修建超大型的核聚變發電站,利用各種裝置將核聚變發電站制造的熱能輻射到火星表面,來補充火星表面溫度過低的難題。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燕飛必須改變這兩顆衛星的飛行軌道和運轉速度,讓它們始終出現在火星上的夜晚里,就像兩個巨大的月亮一樣永遠照耀著火星的黑夜。
燕飛先是控制著無人機母艦接近火衛一,然后操控大量智能機器人登陸火衛一,開始在火衛一的內部鉆出一個巨大空間,接著將一個龐大無比的核聚變發電站安裝到火衛一內部空間。等到這個核聚變發電站開始發電后,燕飛又在火衛一上面安裝了幾十個超巨型的推動引擎,利用核聚變發電站為這些推動引擎提供充足動力,推動著火衛一向著火星表面前進。
等到火衛一來到火星表面5000公里的時候,它上面的巨大引擎開始給它施加反作用力,讓火衛一開始在這個高度圍繞火星轉動,并將它轉動的周期調整為24小時39分40秒,這個周期和火星的自轉速度一樣,它可以讓火衛一永遠位于火星的黑夜一方,給火星補充熱量。
等到調整了火衛一的運行軌道后,燕飛開始在火衛一上大肆建設,在上面修建定向熱能輻射裝置,將核聚變發電站制造的能量發射到燕飛希望它抵達的地方,為火星的不同位置加熱。火衛一不但為火星加熱,同時還為火星的夜晚提供照明,讓火星上的人在夜晚也可以自由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