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校尉感到奇怪,屯糧為軍隊最高機密,如一次被偷襲后,一般或是重兵把守,或是更換地方,這個金兵記吃不記打,也太大膽了些。其實,這內部自有原因。大散關為宋的邊境雄關,雙方需要在這里駐扎大量的士兵。兩國和平了幾十年后,駐守大散城的金將起了個吃空餉的主意,把手伸向軍糧,這個倉庫是他的小金庫,金國朝廷并不知曉。屯糧之所被燒,他不敢報知朝廷。這次大軍開戰,他心痛前次的損失,想把它拿回來,屯糧之所的建造頗費錢財,他一想,由現成的略加改造,省下的錢不就神不知鬼不覺地進入自己的腰包了?就這樣,老倉庫又一次成為大軍的屯糧要地。
隊伍分成兩隊,十人的小分隊回大散關向吳將軍報喜,其他九十人換上金兵衣甲,快速向屯糧之所行進。因為熟門熟路,不到三天,就趕到糧倉。到了地點后,他們報說偷襲的軍隊需要糧食。這是金兵的大后方,守寨的士兵根本沒想到會有宋兵過來,幾天前偷襲的金兵剛從這里進的山,現在需要干糧,也合情合理。所以,打開了寨門,他們一聲大喝,沖了進去。見人就砍,四處放火,很快,糧庫燃起了熊熊的大火。
《火燒糧倉》
歸途中,見糧倉,
屯故地,卻為何?
金兵記吃不記打,
又把糧倉修舊所。
壯士再施火攻策,
烈焰又把糧草吞。
究其源為吃空餉,
導致那國事受損。
因為穿著金兵的衣服,又煙氣騰騰的,金兵敵我難分。加上不知來了多少宋兵,駐守的金兵一下子大亂,如無頭蒼蠅般的在糧倉里亂竄,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
金朝軍法,軍隊糧倉失守被燒,守護的金兵人人都是死罪,本意是為了立威,使得守糧之兵人人自畏,從而盡心盡責。看到多個糧倉著火后,守倉金兵因為害怕受到軍法處置,不再去與宋兵爭斗,反而一哄而散,自顧自的脫下甲胄化作平民逃命去了。
有人奇怪,金兵會這么沒有戰斗力?自從金兵占領了北宋的好多疆土后,因疆土面積擴大,女真人口少,兵源嚴重不足,所以,招收了很多漢族人當兵。同時,因文化落后于漢族,很多官僚制度上也開始釆取漢化。女真人騎兵的戰斗力還在線的,守糧倉的步兵多是漢人,多年受他們歧視,不會為他們拼命。
本次民宿的客人是仙居本地的企業界人士,聽聞后夸贊道:“想不到家鄉人在宋時曾揚威邊疆,得浮一大白,我們剛在水庫里釣了幾條鱸魚,給搞一下。”
金華斌答應著把魚拿到廚房里,吩咐來一大盆的糟溜魚片。鱸魚清蒸居多,這燒法他們肯定沒嘗過。
《鼓笛令·糟溜魚片》
鱸魚去骨片片肉,加入鹽、胡椒粉拌。蛋清淀粉均勻攪,黑木耳、開水燙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