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炮兵學校野戰教練場,一輛德國一號坦克疾馳在丘陵之上,卷起了滾滾揚塵。
戰車中,戴著防撞戰車頭盔的何煒滿頭大汗,巨大的震動感從炮塔內的扶手處不斷傳來,跟后世的許多軍事迷一樣,何煒對二戰的德軍裝備有一種天生的好感。
可惜,今天親自乘坐這種德國造的早期輕型坦克算是給何煒心中的德軍裝備好好的去了去魅,怪不得德國人最早以制造拖拉機的名義秘密生產坦克,何煒坐著這玩意感覺還真和農用拖拉機沒什么區別。
這車的車體采用全焊接結構,裝甲厚度為613,懸掛方面為每側各1個主動輪、1個負重型誘導輪、4個負重輪和3個托帶輪。誘導輪和負重輪外端安裝一根橫梁和誘導輪連接,這根連接橫梁支撐的減震彈簧起到車體中后部的減震作用,前部單獨的負重輪由負重彈簧和液壓減震器與車體連接,負責車體前部的減震用途。
這車采用的是連桿式的減震系統,使得這種坦克的減震和機動性能都很一般。
再加上車身尺寸設計得過于緊湊,讓車內的乘員呆在里面很不舒服。由于駕駛員要從車體側面的艙門爬進去,而車長則從炮塔上方進入,在艙蓋關閉的情況下,車長的視野極差,這就造成車長大多時間都要將半個身體暴露在車外,剛才何煒費了好大力氣才鉆了進去。
何煒本想著讓戰車的車長跟自己一起坐在炮塔里,也順便給自己講解講解,可一進去他才發現這戰車炮塔的空間實在是太小,委實是容不下第二個人,唯有車體內锃亮的機械結構和真皮座椅才能體現出一點“德國制造”的特色。
炮塔里,何煒不時擺弄著像是小水管一般的g13式輕機槍,這玩意倒是比自己特務營裝備的蘇羅通機槍更有幾分g34通用機槍的風采,不過也僅僅是外形罷了。
戰斗性能上也差的很遠,何煒只有暗罵德國人實在是不地道,據正在駕駛戰車的軍士所說,在購買這批德國戰車時,果脯對該型車孱弱的火力也不怎么滿意,故而向德國人提出要這批戰車改裝三十七毫米火炮的要求,或者退而求其次,至少也要改造成二十毫米機關炮。
可德國人卻相當倨傲,表示中國只能買德軍已經現役的一號a型坦克,國軍又急需裝備,所以果脯也就捏著鼻子認了,據說,和這批戰車一同購買來的,還有十五臺被后世軍迷戲稱為山東孔夫子的sdkf系列裝甲車,而這批裝甲車也和德軍自用版本的有所差距。
何煒扣著已經被鎖死的g13機槍扳機,心中暗道自己在指揮時可必須要小心小心再小心,這批配屬給自己的德國戰車論及性能,充其量和日本人的九四式輕型裝甲車差不多,如果遇上九四式輕型裝甲車或者日本人的步兵還能呈呈威風,要是碰上裝有火炮的九五式輕型戰車或者八九式中型戰車,那就得想點辦法躲一躲了。
想起自己在忻口作戰時的歲月,那時候仗著手里有戰車防御炮和穿越者的固有印象,對日軍的各種戰車何煒是有頗多看不起,可現如今看來,日本人的戰車,至少在現在,還是相當不錯的。
“長官,要上坡了。”
忽然傳來了車前駕駛員的喊聲,何煒應承一聲,隨著戰車發動機噴出一團黑煙,何煒乘坐的這輛戰車應聲而起,沖上了丘陵上的小坡。
在不遠處,戰車第三連的其余十幾輛戰車亦是在疾馳,何煒昨天在會議上放了話,說是第二天一定給戰車連的軍官拿出一份完善的步坦協同訓練教程,
其實,當時很多戰車部隊的軍官對何煒的“口出狂言”嗤之以鼻,都心想何煒不過一個軍校十一期畢業不久的步兵科軍官,在步兵科的本職學能學術上肯定是具有極強的造詣,但戰車兵科嘛,哼哼,一個連戰車都沒坐過的步兵軍官能提出什么厲害的訓練操典不過是年輕氣盛罷了。
可沒想到,何煒挑燈夜戰之后,竟真的拿出了一本像模像樣的步坦協同戰術條例,將這些軍校戰車兵科出身的專業戰車軍官看的目瞪口呆,何煒前世當傭兵時對于步坦和步戰協同的戰術玩的不說是滾瓜爛熟,那也稱得上是得心應手。
摩托化步兵連排如何展開,乘車時如何作戰,如何突擊,下車時如何攻擊,在加強坦克時又如何進攻,遇到雷區時如何步坦配合通過,這些何煒自然倒背如流,何煒交給戰車軍官們的那本操典,就是他在后世步戰協同教材的基礎上,根據這個年代戰車的性能改進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