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玲綺也有些汗顏,杜氏的事情她多少明白些前因后果,和自己父親也脫不開關系,杜氏如今呆在自己身邊,也是母親嚴氏提防呂布做出的防范舉措。
呂玲綺作為女兒,自然對這種事情羞于啟齒,她有些不平,心道天下男子,都是這么好色的嗎
不知怎么,她突然又想到了那可惡的隱虎,忍不住雙腿夾緊,面紅耳赤起來。
不知道這混蛋如今在哪里,要是再讓自己遇到,定然讓他好看
她也不知道,如今的袁熙,面很不好看。
這幾日攻城下來,損失太大了
就看每日袁軍不要命地往城墻下面填人,兵士死了一批又一批,常常要拿好幾條人命換守軍的一條人命。
袁紹在陣前親自發號施令,先鋒大將們帶著人不要命的往沖,袁熙這才發現,自己還是沒有做好身為一個主公的心理準備。
此時攻城,在主帥眼里,兵士只是數字,只有和對方換掉才有意義
袁熙發現之前太天真了,和兵士們一同種田,同臥同睡,將他們當做家人朋友,這種感情在戰場并無意義。
兵士們真正需要的,是主帥通過冷的算計,以最小的代價取得勝利,讓死的人能更少一些,讓活下來的人更多一些。
而陣之時,兵士們要做的,是盡可能將眼前的敵人殺死,即使自己死掉,也能撈取更多的撫恤養活家人。
袁熙有點理解為什么攻下城池后,很多諸侯要縱兵屠城了。
兵士在生死搏殺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怨氣和瘋狂,如果不讓他們發泄出來,便很難穩住軍心。
畢竟這個時代,對幾乎沒有識過字的兵士來說,遵從的是最原始的人性,可不會講究后世的那些復雜的東西。
十年。
唐宗明祖,秦皇高祖,這些是開國皇帝從起兵到打下天下的平均時間。
用時最長的朱元璋花了十三年,而用時最短的劉邦僅僅花了七年。
偌大天下,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難打。
就歷史走向的規律來說,封建時代絕大部分時候的歷史的關鍵走向,并不掌握在大字不識一個的百姓兵士手里,而是大地主階級。
隨著時代的不同,他們可以是諸侯,可以是貴族,可以是士族,可以是門閥,也可以是士紳,他們把持著知識和土地,將下層百姓的命運操縱在手里。
說來諷刺,在封建社會中,發動農民起義的往往并不是農民,而是地主。
農民偶爾有之,但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加入到了士族階級之中。
包括最先領導農民起義,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勝吳廣,他們也不是農民。
他們利用農民起義的殼子,引動百姓起事,但最后他們的目的,還是占據地主階級的最高位。
封建社會千百年來,敢于背叛自己階級,對著地主刀鋒所向的,貌似只有一人而已。
千百年的輪回,自然也包括如今的漢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