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看著被不知名力量驅使著的兵士們,在城頭城下,嘶喊著將手中的武器拼命砍向對方,驅使他們的,可能是對敵人的仇視,可能是家人父母,可能是對生命的渴望,甚至可能是今晚的一頓飽飯。
就在這無數各異的欲望驅使下,不問對錯,不問道德,只為了活下去。
易京城數十萬人的吶喊和兵器的交鳴,共同形成了廣袤大地面一道小小的音符。
過去以及將來,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漢末十三州數百萬人,奏響高低各異的音符,跳躍交織,組成了一曲充滿了無奈,卻又悲壯宏大的樂章。
不到最后一刻,誰也不會知道,奏響休止符的人會是誰。
這一天的攻城戰,就在袁熙的注視下結束了。
先前他和郭嘉商議后,將麾下兵士分成幾個數百人的預備隊,讓太史慈和趙云輪帶領,等兵士出現力不能支的情況,便讓其撤下休息,另外一隊補。
這種辦法確實大幅度減少了傷亡,這一天下來只有百十人陣亡,對于整個戰場萬人的傷亡來說,顯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對于他自己來說,仍然太過沉重。
袁熙有些焦慮,打了將近十天了,這樣下去,他手下的兵士遲早會打光
每天他站在營寨門口,看著兵士們歸來,心里頗不好受。
因為和兵士們一起屯過田,種過地,所以他記得大部分人的面孔,甚至能叫得出很多人的名字。
但如今很多熟悉的人,卻再也沒有回來。
曾經和自己一起蹲在城墻下面吃過飯的老徐,抬過尸體的大郎,種地時被蛇咬了活下來的二狗,磨面時比驢還賣力的大壯形形色色的人的,都在某天過后,再也沒有出現過。
剩下活著的人,仍然要面對明天未知的命運。
如今袁軍雖然已經攻破了三道城墻,但越往里越難打,很多時候雙方士兵都沒有退路,出現了不死不休的局面。
然后便下了三日的雨,袁軍辛辛苦苦挖的地道,大部分都被水淹沒,攻城被迫停止。
相比躲在城里的公孫瓚軍,在泥濘之中的袁軍士兵,顯然更加吃虧,衣服淋濕,生火極難,只能被迫吃些干糧。
古代時候打仗,很少有冒雨作戰的,因為下雨是會死人的。
雨水不僅能毀壞兵器盔甲,還能讓士兵衣物濕透,配合寒冷的天氣,能讓人體迅速失溫,加打仗體能消耗巨大,很多人根本扛不過去。
袁軍沒有營帳的兵士,都在想方設法擋雨,有的用樹枝樹葉,有的挖地洞,有的躲在攻城器械下面,咒罵這該死的天氣。
士氣低落不可避免,畢竟這些天下來,死傷甚多,好多人都開始膽怯。
袁熙麾下兵士倒是尚可,雖然陣亡不少,但死去的兵士,家屬都能得到一份足以糊口的私田,所以活著的人,倒是保持著不錯的狀態。
袁熙感到了無法掌控局面的無力,他等待的變數還沒有出現,如果繼續這樣下雨,黑山軍便會來了。
又過了兩天,雨終于停了,但是天氣卻又驟然變冷,很多人開始咳嗽,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不斷有人倒下。
地面墻面的水跡尚未晾干,挖的坑道積水還未排出,太行山里終于傳出了消息。
平難中郎將張燕,親率黑山軍十萬人,分三路向易京發兵支援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