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和陳珪心照不宣地對視一眼,誰也沒有往下說。
言盡于此,袁熙應該也聽明白了,再說就過了。
因為若幕后主謀不是袁尚,那剩下的幾種可能里,幾乎都是不能公然說出口的。
他們聽著袁熙手指在桌案輕輕敲著,低下頭默不作聲。
堂趙云,劉和,田豫,閻柔,華佗等人也不知道是不是猜出來了,一樣是默然不語。
袁熙想到當日在鄴城時,有人先于自己出手殺了甄訪,其行事果決,倒和今日死士有些相似。
袁尚這種沒打過仗的,做事不夠果決,換言之他行事可能惡心下流,但要說兇狠絕情,還談不。
他停下手指,沉聲道“這件事情暫時到此為止。”
眾人都長舒了一口氣,就聽袁熙說道“我準備著手興建義學總塾。”
“總塾所在之地,必然是連通南北,交通便利,讓各郡官員工匠都能來此學習,所以最好建在一州治所。”
“從位置來看,北新城就有些不合適了。”
“北新城雖然是我苦心經營數年的地方,但那地方南接冀州,西臨并州,中間并沒有緩沖之地,適合做軍事要塞,但不適合做一州治所。”
“我一直在想,幽州的治所到底要放在哪里,最為合適。”
“直到我這幾日在來薊城的路,看了沿途的山脈河流,對此地有了些想法。”
“我想問問諸位,我欲在此地設立治所,擴大城池,可否”
他見眾人都不敢先開口說話,便道“隨便說,說錯了沒關系,即使大家認為是對的,說不定以后情勢變化,也會和預想相差很多。”
“諸位只管說,最后是否在此地建城,我來拍板。”
眾人卻是不敢輕視,因為這幾乎是第一次,袁熙將手下所有得力官員將領集合起來,一起商討事情。
之前謀略之事,袁熙都是去問郭嘉,軍陣之事,都是問趙云太史慈,現在太史慈不在,卻加入了新的部屬。
趙云是常山系,雖只有一人,但是最早,也是地位最高的。
郭嘉是潁川派,算是孤家寡人。
田豫則是屬于公孫瓚的遺黨,但做事得力,頗受袁熙賞識,將來幽州的公孫瓚殘余勢力,都應會受其轄制。
其他就是劉虞的殘余勢力,以劉和為主,閻柔以及沒來的鮮于甫,都是這個派系的,這些人私底下的底蘊深厚,導致現在劉和也不愿多說話,免得被袁熙忌憚。
陳珪則是徐州一系,但這次跟著袁熙來幽州的,還有不少陳氏子弟,可以說力量也不容小覷。
至于華佗是打醬油的,但人脈反而是最廣的。
這不到十個人,立場就極其復雜,人越多,管理的難度就級數增長,其之間關系也有遠近之分,也會互相抱團。
趙云先開口道“此地北接關外匈奴鮮卑,東部則是烏桓游牧,以現在的城池規模,是遠遠不夠用的。”
“而且此地周圍一馬平川,很容易被騎兵奔襲,即使沿途建立烽火臺,也不一定來得及調兵。”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袁熙點頭道“子龍說的確實有理。”
“只是把薊城建成一座堅固的孤城,是沒用的。”
“若是被敵人圍住,遲早會被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