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由不得他不氣,鄭寶是孫策想方設法說動,本來是南下渡江相助孫策的,結果被劉曄壞了事,連人帶兵,一個都沒撈到
這一來一去,孫策就少了上萬人馬,焉能不怒
周瑜勸道“伯符稍安,此時從長計議,萬勿因其一人,壞了大局謀算。”
“劉勛出兵的第二個理由,就是之前劉勛讓從弟劉偕去豫章買糧,劉偕發現當地豪強可以拿出三萬斛大米,但其卻不太配合,劉偕花費數月才買回去幾千斛。
“劉偕此人氣量不大,回去之后,必然建議劉勛找借口報復”
孫策聽了,贊道“公瑾說的沒錯,賣糧哪有搶糧來得快,何況皖城還在缺糧”
周瑜笑道“皖城兵力數萬,要是守城,個月還真難有所進展,但他們出來就不一定了。”
“皖城直接南下,經過尋陽,便是海昏。”
“到時我們佯裝攻打江夏,在尋陽附近埋伏一支兵馬。”
“同時讓豫章的孫賁孫輔調兵埋伏在彭澤,其城和潯陽隔江相對,只要劉勛經過,必然能得知其動向。”
“等其走過,便馬上渡江,攻占尋陽,截斷劉勛后路”
“劉勛得知后,必然驚慌回返,十有八九會繞開尋陽,從彭澤或西塞返回。”
“到時候只要我們將人馬埋伏在西塞,和孫賁孫輔左右夾攻,必然能將其擊潰”
孫策聽了,嘆道“公瑾端的好計策”
“那呂蒙和程普韓當的前軍”
周瑜出聲道“讓他們全力攻打江夏,但中軍是幫不上忙了。”
“也不用通知他們真相,如果做的不像,劉勛也不會中計。”
“程普韓當兩位將軍都是有數之人,應該會知道進退。”
孫策聽了,沉吟了一會,斷然道“就依公瑾之言”
周瑜望著遠處的城池,笑道“伯符放心,很快便能看到一場漂亮的大戲”
“瑜突然想起,橋公好像也把家眷放在皖城了,看來他對劉勛還是挺信任的啊。”
孫策不以為然道“劉勛算個屁”
“等打下皖城,咱們替橋公照顧家眷”
陳國和沛國之交,橋蕤騎在馬上,猛然揮刀,一名曹軍兵士慘叫倒地。
橋蕤只覺胳膊酸痛無比,手中的環首刀都快握持不住,而曹軍還在潮水般涌來,知道事不可為,當下喝令兵士邊打邊退,去和張勛匯合。
如今兩邊開戰的地點,已經不是當初的陳國,而是轉移到了沛國的蘄陽。
之所以如此,是開戰前兩邊都無法預料的,因為蘄陽的曹軍伏兵,對袁術軍造成了很大打擊,右翼的楊奉韓暹軍,就是被其突襲擊潰,全軍盡沒,只有徐晃護著楊奉韓暹逃了出來。
張勛橋蕤見兩地曹軍互為犄角,商量后決定攻打更加重要的蘄陽,在付出了慘重代價后,終于將蘄陽打下。
但兩人還沒來得及修整,源源不斷的曹軍就不停涌來,兩人才知道,曹軍主動撤出去得,目的就是將袁術軍困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