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是正常,呂布帶著天子劉協之名攻入潁川,本來就不好直接對抗,畢竟袁術雖然自立為帝,但還是不敢僭越天子之上,只能自號仲氏,意謂二皇帝。
加上呂布武勇之名冠于天下,袁術手下官員對于擊敗呂布也沒有信心,只得把眼光投向別的方向。
北面的曹操更是不能選,其不僅打敗過呂布,而且先前曹軍和袁術軍就打過幾次,袁術軍不僅絲毫沒有占到便宜,還大敗虧輸,以至于袁術領軍討伐豫州北面時,聽說曹操親自帶兵前來,馬上倉皇逃回了壽春。
西邊呂布,北面曹操皆不行,那只能往東想辦法了。
好巧不巧,東面有兩個在袁術官員看來容易捏的軟柿子。
一個就是面對各方諸侯,幾乎從來沒打過勝仗的劉備。
從青州到徐州,劉備先后輸給袁熙曹操孫策,被打的妻女都丟了,一時傳為笑柄,所以袁術官員們一致建議,打下邳
至于下邳東邊的廣陵,在官員們爭論過后,最近也同意一并攻打。
畢竟袁熙雖名為兇虎,但其名聲都是靠騎兵打出來的,廣陵兩面靠水,騎兵根本施展不開,而且袁熙如今大本營在幽州,也來不及派兵相助遠在千里之外,孤立無援的廣陵。
在這種近乎盲目的自信下,袁術手下謀士制定了三路進攻的計劃。
西路彭城,中軍下邳,東路廣陵
而且攻打徐州還有一個好處,豫州大蝗,糧食耗盡,袁術的十萬大軍,馬上就要斷糧。
而司隸和兗州都遭了蝗災,相比之下,提前搶收糧食的徐州在袁術眼中,成了一個巨大的糧倉。
所以袁術根本不在乎會死多少人,死了還能少幾張嘴,但是若把徐州攻下,軍隊不缺糧食了
在這種想法的驅動下,袁術軍三路并進,意圖將徐州一舉拿下。
但甫一交戰,袁術軍這邊才發現不對,劉備袁熙遠遠比之前想象的難打的多
下邳城數萬大軍,廣陵堂邑數萬大軍,打了將近一個月,竟然連城頭都沒上去
這個時代攻城,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
比如現在被袁熙劉備兩軍包圍的合肥就岌岌可危,隨時都有城破之危。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和彼時的合肥城,規模并不大,城內只有數萬百姓,而支援的兵士,先前卻達到了兩萬以上,這憑空多出來的嘴,以城中的存糧,根本無法支持。
且加上江淮蝗災缺糧,合肥城內本就缺糧不說,連楊奉韓暹的援軍,也沒有帶夠糧食。
這種情況下,楊奉急著出城決戰的想法,無疑是正確的,但其敗因,只要還在于其在對待戰局的首鼠兩端,猶猶豫豫上。
他確實做了出城大戰的準備,卻沒有做好孤注一擲決戰的準備。
楊奉的心里,還是有著萬一失敗,邊退回城中防守,固守待援的想法,但這樣一來,他就有了存糧的心思,并沒有在戰前讓兵士吃飽。
若果換做曹操劉備,則會讓兵士歇息兩日,其間不計剩余糧食多少,先吃飽飯養好體力,這樣出城全力接戰,勝算便會大很多。
楊奉則是想贏怕輸,在兵士行軍后疲憊,還未修養過來的時候選擇了操之過急的做法,結果被劉備軍先是斬殺大將,最后趁著剩余軍士氣低落,輕松將其全部擊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