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府邸里面,一眾謀士正在對如何應對曹操在鄴城外的幾支兵馬爭論不休,把袁熙吵的腦袋都大了,第一次體會到了袁紹的不易。
正是因為這些謀士都不是一般人,所以其所出的主意,也都不是一眼就能駁倒的愚蠢計策,相反這些主意背后,都有翔實的論據和縝密的推斷邏輯做支撐。
但眾人著眼點不同,個性不同,考慮的東西也不同,所以爭論起來往往同時揪著數個以上的關鍵要點進行辯論,袁紹尚且難以決斷,本來就不怎么精于平衡之道的袁熙,腦子此刻已經變成了一團漿糊。
比如當前眾人爭論的,就是要不要讓高覽放棄東武陽,撤回鄴城。
一方認為東武陽十分重要,若是讓給曹軍,其必然能重建倉亭津渡口,這樣從兗州運送糧草輜重就容易了許多。
另外一方認為高覽已經負傷,只能勉強防守,若曹軍圍城攻打,高覽必然支撐不住,到時候鄴城還要出兵救援,反而成了拖累。
而且這一派認為兗州根本沒有什么糧草運過來了,不然曹軍幾支兵馬也不至于一直沒有收縮圍困鄴城的包圍圈,而是選擇劫掠冀州村鎮,以補充軍糧。
這種觀點的對立,其實反映了兩派主張的對立。
一派堅持固守待援,防守好鄴城,等袁譚袁尚回軍,再一起合兵,打退曹軍。
一派認為要主動出擊,伺機尋找機會,扭轉鄴城這邊不利局勢,給曹軍壓力,方不能讓其為所欲為,不然的話,說不定曹軍會圍點打援,將來援的袁譚袁尚分別擊潰。
這一派甚至搬出了當年袁氏攻打青州時,袁熙先后擊破孔融軍和田楷軍做例子,讓袁熙頗感世事無常。
原來不知不覺間,自己打的仗也成了謀士們嘴里的范例了啊
不過爭吵最后總要有個結果,作為袁熙的謀士,沮授卻是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思路。
鄴城不能坐以待斃,但也不能冒進導致中了敵人計策,所以為了開拓防線,需要在鄴城周圍的城鎮中,選還未陷落的,駐扎幾支機動兵馬,以應對曹營的意圖。
若能在這幾個城鎮中建立營寨,便能有效阻斷曹軍的行軍路線,讓其無法隱藏動向,只能想辦法拔掉這些釘子。
若其圍攻這些城鎮,候鄴城便可以出兵,兩面夾攻曹軍。
這個主意提出后,一眾謀士皆不太看好。
主動分兵
鄴城里面還有多少兵馬夠分的
這不是讓人各個擊破嗎
面對這個看似綜合了兩派想法,實則全是紕漏的主意,兩派謀士有的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反對。
但也有謀士敏銳地察覺到,以袁熙用兵之能,斷不會出這等不著調的主意,其是不是有別的想法,或是在試探眾人
出乎眾人意料的是,袁熙竟然說道“公與先生的想法,值得一試。”
“當然,考慮到派出去的人要冒極大的風險,所以我決定以我麾下兵馬為主,高順徐晃兩名大將各帶一千兵馬,往鄴城南部和西部十幾里外的城鎮駐扎。”
一眾謀士對袁熙沒有什么忠心,自然也不會拼命苦諫,畢竟這兵士將領都是袁熙自己的,到時候死了,也是袁熙自己心疼。
眾人散去后,袁熙站起身來準備離開,陸遜嘆道“但愿不是最壞的那種情況。”
袁熙點了點頭,他明白陸遜的意思,現在不怕曹軍打城,就怕曹軍不來。
要是自己派出的這點人曹操都不來圍攻,那問題才真是大了,這意味著到現在為止,自己還沒有摸清曹軍的真正意圖。
放棄打下鄴城這么關鍵的戰略目標,曹操到底想要干什么
袁熙走出廳堂,回到后院,發現院子里面多了輛馬車,問過婢女,他才知道,這是袁尚正妻洪氏過來探望袁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