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使如此,除了華佗之外,做外科手術的日漸稀少,是因為時代的局限,這種手術稍有缺漏,便會失敗,導致病人死亡。
其中最為主要的因素,便是手術感染。
這個時代的人們,并不了解空氣中存在的微生物,不明白無菌環境的重要,所以外殼手術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而華佗之所以這么出名,得益于他的良好的手術習慣和配套的相關醫術。
華佗做手勢一是手法精湛,創口小,二是切除縫合速度快,嚴格使用火焰藥物等消毒的手術器具,三是有藥物知識配合手術,使病人術后恢復更快。
他當初向袁熙介紹相關知識時,袁熙也不禁驚嘆,華佗醫術所代表的,是華夏上千年中,無數先行者的智慧積累,雖然沒有后世的現代醫學知識,但很多做法都已經是走在了正確的道路上。
華佗缺乏的,是尚未知道后世的微生物和病菌知識,不過在袁熙用簡單的方法培育霉菌和華佗解釋微生物是如何繁衍之后,華佗恍然大悟,融匯貫通了許多之前他無法想通的難點,開始更加精進完善自己的醫術。
如今華佗和袁熙曾試著培育青霉素,雖然并未成功,手術后的病人,還是需要以自身的抵抗力撐過去,但中間環節感染的可能性,已經被華佗想法設法降到了最低。
棉絮和紗布制作的手術用品,也能有效防止微生物的入侵和干擾,這也是袁熙急著推廣棉花種植的重要原因,但如今種植過去半年多了,其收獲并不盡如人意,大部分棉種都死掉了。
雖然沒有完全絕種,但能夠讓其適應環境,達到足夠的產量,可能還需要數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手術用品如今只能用處理過的絲麻絹布代替,效果差了不少,這也是袁熙的遺憾之一。
袁熙將華佗在自己軍中做手術的成功率告訴高覽后,說道“高兄,元化先生在手術一道,已經是當世最強的人,他建議動手術,說明這傷勢已經很難用藥物治療了。”
“不過你放心,這傷并不在內腑要害,危險性并不大,而且配合他的麻沸散,也能將你的疼痛降到最低。”
“不然的話,僅憑藥物,只怕活下來的幾率”
華佗出聲道“只有四成。”
“但若是割去內外臟腑腐肉,活下的機會有八成以上。”
高覽聽了,當下道“那就有勞先生了。”
華佗聽了,當即命自己幾個徒弟將高覽送入醫所,準備動刀,高覽對袁熙道“我想對夫人說幾句話。”
袁熙苦笑道“尊夫人已經隨家姐一起,被我送去薊城了。”
高覽一楞,鄴城不是安全了嗎
他敏弱地察覺到有些袁熙不好對自己說的內情,點頭道“我明白了。”
袁熙看著高覽被送走,心道對方心思倒是一直很精明,有些話不用說,對方也猜得出來,此時高覽動手術,怕是至少要要修養一兩個月,接下來的大戰,便是無法參加了。
不過袁熙現在手里臨時多了文丑張合這兩員大將,倒是可以和曹軍全力一戰了
鄴城南面七十里的曹軍大營,曹軍兵士們正在整齊有序地進出,曹營之中的十幾員有名將領,皆是已經趕到會合,準備全力攻打鄴城
如今包括曹洪曹純,夏侯淵曹休,樂進于禁,許褚李典等內的人,都在立在帳內,聽候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