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再往上,卻是荀攸陳群兩位謀士,程昱因為箭傷未好,并未隨軍。
坐于上首的諸將,卻是夏侯惇。
不是曹操
有些外姓將領并不明白如此重要的大戰,為什么曹操沒有親自坐鎮,雖然夏侯惇是曹營的二號人物,但其擅長的是內政,讓他坐鎮這種關鍵大戰,真的好嗎
而只有這次受曹操托付掛帥的夏侯惇,才明白此次大戰的真正目的。
打不打得下鄴城,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何給袁氏放血。
袁氏太過強大,即使是現在呢都不休,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若曹軍和其硬拼,定然得不償失。
所以夏侯惇這次,是要引誘鄴城之中的冀州軍出城交戰,削弱其力量。
若將其某些勢力削弱,其他勢力便會動心,遲早內部生變,到時候曹軍只要坐山觀虎斗即可
這個策略,是程昱陳群荀攸荀彧等人共同提出的,鄴城生變的前提,便是袁紹身體出現問題。
荀彧等人以此為設想,制定了給冀州軍放血,讓其爭位的策略,先前消息傳來,袁紹果然病重,而且袁氏三子得知后,都在拼命往回趕,一如曹營謀士所料。
接下來曹營的想法,是設法控制袁氏三子回軍的速度,最好讓其同時抵達鄴城,這樣一來,其很可能會提前打起來
但畢竟這是預想而不是現實,中間發生了很多事情,出人意料是袁熙最先抵達了鄴城,袁尚被遲緩了腳步,但最應該先趕到鄴城的袁譚,卻成了最晚到達的一個,到現在大軍還未到。
夏侯惇知道。此時是該曹軍出馬的時候了,不然的話,鄴城被袁熙袁尚壓制,袁譚怕是一點機會都沒了
其實按照曹營謀士最初的想法,袁氏三子之中,只要袁尚是最后趕到的,便是可以接受的情況。
袁熙最先進入鄴城,其實也是可以接受的,畢竟其作為袁家庶子,從能力到野心都很大,絕不是屈居于人下的,如今這么好的機會擺在面前,他難道就不會起意吞并鄴城,從而掌控冀州
但出乎曹營謀士意料的是,袁熙進城后,真就老老實實守城,老老實實等到了袁尚回來,并將其迎入城中,兩邊竟然沒有起任何沖突
這個結果,讓主持整個過程的荀攸極為郁悶,他發現自己還是沒有看懂袁熙這個人
他為什么能忍得住的
夏侯惇咳嗽一聲,眾人安靜下來,齊齊抬頭看來,夏侯惇便開口道“已經有探子報知,鄴城之內四員大將各領兩千軍馬,分四路南下,逼近我軍大營四十里處。”
“其各自依托村鎮立寨,將我們前往鄴城的要道全部堵住,我們要過去,必然要攻打某一處,但那樣的話,其他三路必然來援,更不用說鄴城之中還有后軍等著。”
“現在問題是,我們是強攻一路,還是分路進軍”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